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报显示:14家被审计的央企,其中13家均发现违法违纪线索。以长江三峡集团为例,该集团少计利润9.91亿元,未经批准建酒店价值5亿元,为职工超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1.09亿元,其他还有高管违规领取购物卡、向下属企业转嫁招待费等等问题。随便一个问题就涉及数以亿计的金额,足见大型央企的有钱任性。
央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全体国民共同出资建立的。以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为例。1993年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金1495亿元,这是来自国家的投资。三峡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修建和管理三峡工程,开发长江,而修建三峡工程总投资的两千多亿元中,通过电力附加由电力用户缴纳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共1279.48亿元。这个三峡基金,按电费的一定比例收取,附加于电费之中。每度电中的三峡建设基金,全国各地不一样,从几厘到几分钱不等。三峡基金从1992年征收,到2009年改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17年间,全国每家每户,只要用电,都力所能及地为三峡工程作出了贡献,都成为三峡工程的投资者。三峡工程作为全国人民投资兴建的工程,其收益理所当然应该属于全体国民。但是三峡公司却虚列成本,瞒报利润,修建豪华酒店,公司高管享受豪华职务消费,不断侵蚀国家利益。
央企是国有资产,每年向国家上缴红利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目前来看,央企上缴的利润比例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国企相比,是相当低的。根据行业性质不同,目前一般竞争类央企的红利上缴比例是10%,资源类央企上缴比例是15%,军工科研类央企的上缴比例在5%.即使是这样低的上缴比例,上缴财政的红利最终仍有超过90%再次返还央企。这就是说,作为央企投资者,人们几乎没有从这些资产中获得收益。经过国有企业多年脱胎换骨的改革,剔除不良资产和冗余人员,现在,大型垄断央企都是轻装上阵,经营的都是优质资产,有巨大的收益。但这些收益留在企业,处于不断流失之中,这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央企高管拥有很高的年薪,同时,高管还以种种手段化公为私,鲸吞蚕食国有资产。高昂的职务消费,超标的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央企的资产管理真是乱象丛生。这样的状况不扭转,央企就变成了经营管理者的央企,仅仅为少数人服务,为少数人谋取利益。
央企的经营管理必须是受人民委托,向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由审计部门代表国家,也代表公众对央企进行严格审计,发现问题,予以查处,令其整改,是监督央企,保证央企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这样的监督应该常态化。只有严格的监督,才有可能约束经营管理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当然,仅仅靠审计是不可能杜绝央企的问题的。央企作为全体国民的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红利上缴国库,服务民生,如用于教育、医疗、环保以及社保种种领域。只有将更多的利润收归国库而不是由企业经营管理者支配使用,央企的收益才不至于被经营管理者挥霍浪费。作为国有企业,央企尤其应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出资者缺位、企业沦为经营管理者私有物的状况。同样至关重要的还有,作为国有资产的央企,其财务信息应该公开透明,接受全体国民也就是它的最终股东的监督。
章玉贵:央企应走向全球配置资源 | 2010-09-03 |
期待央企干干净净建好保障房 | 2010-09-03 |
国企改革该怎样推进 | 2010-09-03 |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 2010-09-03 |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 2010-09-03 |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 2010-09-03 |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 2010-09-03 |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 2010-09-03 |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 2010-09-03 |
从更高层次看央企合并 | 2010-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