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推进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
格桑平措
//www.workercn.cn2015-07-04来源:西藏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业兴,则百业旺、经济活。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事关跨越式发展,事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事关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事关到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同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实践并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物质基础。

  西藏工业发展现状和形势分析

  (一)发展历程和现状。旧西藏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和平解放后,西藏现代工业从零起步,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951-1959年,是现代工业的创办阶段,国家开始扶持制毯业发展,创办汽车修理、水电、森林采伐、食品加工、矿产品开采业等。1960-1965年,工业经历较为波折的发展阶段,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经调整后,重现稳定发展趋势。1966-1978年,除遭受“文革”干扰外,工业发展总体较为稳定,轻工企业数量超过重工企业数量,中型企业及纺织、冶金、化学、医药工业等开始起步,能源、轻工、建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布局较广泛、门类较齐全,初步形成一定规模。1978-2000年,在调整中实现稳定发展,改革开放给西藏工业发展带来历史性转机。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自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关、停、并、转工作,大力进行结构调整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为稳定发展工业打下基础。90年代以来,自治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多种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和集团公司开始涌现,西藏圣地、西藏发展、西藏矿业、西藏金珠、西藏明珠5家股份公司上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工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一批重点骨干工业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特色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组建了西藏天路建筑工业集团、西藏盛源矿业集团、西藏高新建材集团、西藏宇妥藏药集团等大型企业,基本形成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药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高原绿色食(饮)品业、水电能源等为主的富有西藏特点的工业生产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二)工业化发展经验和体会。总结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二产抓重点”经济发展战略,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始终坚持统筹协调产业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始终坚持立足区内市场与开拓国内外市场相结合,优先为区内各族群众提供质优价廉、品种丰富的工业品,努力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与自我消化吸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共识和宝贵经验,对今后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科学判断工业的发展阶段。科学判断我区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认清发展形势、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措施的基础,国际上衡量工业化阶段演进的核心指标主要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40%-60%为工业化中期,60%以上为工业化后期。3、就业结构。工业化初期,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50%以上,中期20%-50%,后期20%以下。

  2014年,我区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8%,工业所占份额严重不足;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大致为45%、14%(其中工业3%)和40%,就业人数占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偏小,没有充分发挥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动就业的强大作用。

  可以看出,在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东部一些省市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我区才勉强进入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与全国的差距还很大,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工业化进程,不仅是我区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区工业经济基本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可谓蓄势待发。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在,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一是中央的特殊关怀。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确定了推动西藏发展稳定前所未有的新举措,开启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新征程。二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5%以上的奋斗目标,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联网、川藏联网建成运行,交通网络进一步延伸,通讯覆盖日益广泛,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将有效缓解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四是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区可开发利用的矿产、水资源丰富,藏药材、高原生物、民族手工业独具特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得天独厚。五是扎实的群众基础。我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局势正由持续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当前,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思稳定、盼富裕、谋跨越、奔小康的愿望更加迫切。

  在看到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我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总量小、布局散,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8%,与全国40%以上的水平相比,相差悬殊。二是工业企业个数少、规模小、实力弱、管理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差、效益不高,缺乏竞争力。三是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高水平的现代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四是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供电形势依然严峻,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五是市场发育程度低,体系不健全,资本、劳动力、物流等生产要素不发达。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六是工业主管部门几经变更,行业管理工作时断时续、力度时强时弱。全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管理体系虽已建立,但地县两级力量依然薄弱,“三定”规定赋予的部分职能未能完全落实。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从我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看,一产基本解决群众温饱问题,需要上水平、增收入、奔小康。三产比重最大,已接近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但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小,尤其缺乏生产性服务业。最薄弱的是二产,工业发展尤为落后。二产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其中建筑业的产值占到四分之三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8%。虽然我区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工业,但具有后发优势,希望和潜力也在工业。二是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只有二产的较快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一产上水平,才能支撑三产的可持续发展。“二产抓重点”是“一产上水平”、“三产大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三是从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是从带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看,工业化进程必然带动城镇化建设。把发展工业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必将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向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才转变,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五是从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看,已具备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基础条件,随着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即将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但也要看到,要实现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同全国相比,相同的是时间,不同的是发展的起点、基础和条件。要在十多年时间里完成东部发达省区几十年的工业化历程,任务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

  科学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在调研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西藏“十三五”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优化环境、提质增效、打造支柱产业。

  (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五次、六次全委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效、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兴业富民、支撑跨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加速发展、绿色发展,创新政策扶持方式,强化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完善市场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推动金融资本与工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做大做强资源优势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壮大非公经济,将天然饮用水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藏青工业园打造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走资源驱动、集约高效、结构优化、绿色低碳的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工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水平大幅提升,与工业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要素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构建起优势资源集聚、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稳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任务。一是优化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遵循优势资源优先开发、优势地区优先发展的原则,以藏中为重点,以藏东、藏西为两翼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加强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项目)、优势资源和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规范有序推动全区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全面完成藏青工业园一期建设,实现二期建设全面开工。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天然饮用水产业,以要素整合和品牌培育为重点,合理布局天然饮用水产能,塑造“西藏好水”区域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有序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建设藏青工业园和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做优做精高原绿色食(饮)品、藏药、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建材、民爆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产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引导企业实施工业节能改造、能源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等技改专项,加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切实抓好民爆行业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四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稳妥推进区内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引进区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区内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设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覆盖广泛的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构建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分工体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五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以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监测为重点,建立覆盖全区的经济运行分析数据平台网络,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建立能源保障协调机制,最大限度保障工业用电,促进工业生产和能源保障良性互动。六是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拓宽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依托对口支援省市、国内大型企业建立区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产业援助新模式,推动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产销对接平台和人才对接交流机制。深化与青陕甘宁、川滇渝等省(区、市)的战略合作,建设异地特色产业和企业孵化基地、物流基地和营销平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来藏投资发展,支持区内优势企业建立完善面向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我们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际,健全政策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加强行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推动西藏工业和信息化进程,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作者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