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我国的涉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十年前的落后模仿到今天的世界级巨头公司,其焕发出的拉动力和引擎不可忽视。颇具标志性的事件是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依靠网络为平台募集的货币基金——“余额宝”,“余额宝”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全社会做了一次科普,大众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逐渐多起来,之后的微信红包、P2P、O2O、众筹以及微众和微商银行更是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
互联网金融终究是金融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金融行业是具有典型的联动性和外延性行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反复讨论,整体来说对监管的需求明显。历经研究讨论,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终结互联网金融的草莽时代,使其正式迈入规范的发展阶段。
《指导意见》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基准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配置。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形势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对这部分的金融服务存在欠缺。传统金融不能有效覆盖的部分,互联网金融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功能。
依靠市场力量为稀缺资本寻找到实现最优价值配置,互联网金融在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进行的尝试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为互联网金融的构建给予了指引。
《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行业将更加规范有序发展。基准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需,依靠准则对前期的参差不齐发展进行梳理,才能打击投机取巧,壮大正规企业。《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是“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明确发展要建立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之上;同时指出发展的原则为“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明确监管的必要、方法和适度,政策的主线以宽松为主。这种寻找发展和监管平衡点的动态模式是符合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在不同的经济运行状况之下,监管的选择也需要与时偕行。
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其本质仍然归属于金融。从经济发展来看,政府是否应该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是经历过反复争论的。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下,对金融体系从去监管、到加强监管、再到监管放松常常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当金融危机可能出现或发生的时候监管就显得重要起来,在需要发展金融创新、新金融萌芽的时候,监管自然就依靠市场规律处于松弛状态。金融监管的理论在经历次贷危机之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确立了监管是金融的内生变量,即监管在金融行业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必备条件。由此,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监管分工以及今后将出台的监管细则是恰逢其时。
适当的监管不仅仅是预防金融危机的必要手段,更是维护日常金融机构平稳运行的保障。我国的金融体系监管较为严格,没有受到严格监管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隐患。既然互联网金融归属于金融,具有金融的特性,度过了前期粗狂式的草莽生长期之后,只有纳入适当的监管才能保证后续的成长。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业务表现形式采取分类监管的办法,分类的基础是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的核心监管体系。例如,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管归由人民银行负责,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监管。从案例分析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各个业务形式中,最受关注的、发展速度最快、风险暴露最多的还是P2P领域,而导致P2P风险突发的还是平台风险。根据《指导意见》P2P归于网络借贷,属于银监会监管,同时客户资金使用第三方存管制度,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和P2P公司自有资金完全分开管理,大大提高了客户资金的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路径
《指导意见》为互联网金融给予的支持明显,定下的监管基调是扶持,互联网金融需要在适度监管下,可控风险内,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有效发展。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将会是继续推进。我们常常将市场的力量说成是“看不见的手”;与之对应,政府的力量其实就是“看得见的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目前拥有这两只“手”的同时推动。因此,在《指导意见》的范式下,互联网金融必将提速发展。
凭借政策利好,促进互联网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在我国的金融结构中,银行占据了主导作用,形成了银行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金融结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速已经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七”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增长的驱动已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移;经济增长的结构正由工业为主向三产为主过渡;同时,经济增长的重心放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创新创业仅仅依靠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资金配置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配置不足是影响孵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让企业得以存续更长,成长顺利,金融要素不可或缺。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地支持创新创业,改善金融体系的资源分配,市场化资金的配置,凭借《指导意见》,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
遵循发展规律,着眼融合发展构建新框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于和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从发展的过程看,互联网金融的组成有三部分,第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互联网化的服务,前期主要表现在银行使用互联网技术,延伸服务链条,打破服务网点的物理限制;第二是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例如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等;第三是前两者的融合发展,这也将是今后不断规范、相互促进而产生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融合是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传统金融仅仅将互联网作为渠道,处于被动地接受互联网技术和简单构建互联网平台上是不足以应付互联网化的,互联网将全面推动金融产品结构、业务形式、组织结构、服务特色等发生颠覆性改变。而互联网企业在利益主导下开展金融业务,如果不遵循金融业运行的基本原则,依靠“出奇制胜”也是不能长久发展的。因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和未来在于融合。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为小微企业发展和大众创业提供原有金融机构难以提供的资源元素;同时,也只有在发挥了这种积极作用,才能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提供循环动力。
依靠行业规则,整合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从监管空白到分类监管,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正面积极的信号明显。制定行业规则可以有助于筛检出不规范的经营企业,释放前期累计的风险,淘汰不良企业,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阻碍投机行为对行业的恶意竞争,有力地扶持合规企业发展。从整个行业看,在进行筛选出优良企业的同时,可以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帮助消除客户的疑虑,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为奠定行业秩序打下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依靠新的行业规则,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出现一次优胜劣汰的“洗牌”。通过行业整理,浑水摸鱼者、投机取巧者必将从市场出清。而优质企业也将会凸现,在劣汰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多、杂、小的特点,向质和精方面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需要一些龙头企业,达到量能的集聚,产生拉动效应。在加强监管、严格行业规则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整合契机,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作者系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