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困难多。调查显示,上半年国内部分地区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所回落。
企业家信心,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企业创造税收、提供就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服务有多好,发展才有多好。服务企业的水平,是机关办事能力、工作作风的体现,也是金融等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当地交易成本与企业家信心指数,是一个地区发展环境的风向标。
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越是困难大、压力大,越要真心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家,将重商、敬商、暖商理念落在难处、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持续改善投资环境,用环境指数提升企业家的信心指数。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提高服务企业水平,首先体现在加快改革步伐,释放尽可能多的制度红利上。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为什么急切呼唤改革,不就是有的地方、部门办事效率还很低吗?不就是捆住企业发展手脚的条条框框还太多吗?唯以改革为根本路径,才能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搬掉绊脚石,拆除顶门杠,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我省推行科技成果转化“黄金十条”、工商登记“三证合一”,襄阳等地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就是要卸掉套在企业和企业家身上的种种枷锁,拆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改还是不改,在于我们是什么心态、有无担当精神。是为发展着急,还是固守自身利益?是真心为企业服务,还是冷眼旁观?是勇于担当,还是回避矛盾?时值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优化环境的好事实事,就没有不让干、不能干的,应该大胆地干,用心地干,干就干好。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需要切实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经营起伏不定,不了解企业情况,不真心倾听企业家心声,守着衙门坐等企业“求爷爷告奶奶”,就永远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就永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增强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就是要迈开步子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知冷暖,明需求,解难题。对企业的合理诉求,要多作换位思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决不能动辄说“不”。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还得从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上多下功夫。融资难、产品销售难、项目申报难、转型升级难……不少企业困难重重,急需帮一把、扶一程。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就是要对企业内情、行业态势、政策走向明察秋毫,敢用、善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帮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或牵线搭桥促进银企对接,或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或搭建校企院企合作平台助企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等。各种项目扶持资金、政策性基金平台、金融创新服务产品都应围绕企业转,集中优势资源精准发力,帮助企业攻坚克难。 (下转第3版)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对作风是一个检验。近些年,我省大力改善发展环境,措施频出,各地探索出项目代办、专班全程包保、保姆式服务等一系列好做法,服务企业的水平大幅提升。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职能部门和机构,“官老爷”意识、衙门作风依然残存。企业的燃眉之急,到了某些部门、某些人员那里,要么应付了事,要么互相推诿。一些惠企政策,碍于形形色色的“玻璃门”、“旋转门”,卡在“最后一公里”迟迟落不了地,成了镜花水月、海市蜃楼。长此以往,岂不令企业寒心?发展气场又何以凝聚?对这样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启动问责机制,照规依纪严肃查处。
环境是阳光雨露,是空气土壤,在一个更加顺畅、宽松、便利、高效的良好环境下,企业之树必将茁壮成长。我们要通过服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最优环境,让大批企业家在湖北这块沃土上,更加安心、舒心、全身心地投身事业发展,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尽快做大做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