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粤港澳湾区枢纽城市
谭刚
//www.workercn.cn2015-08-11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倡导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组建成立丝路基金、推出两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举措,构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新体制的崭新格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外交往顺势而为、谋势而动的新常态。其中,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当前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A.构建粤港澳湾区,勇当“一带一路”排头兵和主力军

  首先,打造粤港澳湾区是广东推动新常态发展的客观选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区域发展构思。在经济新常态下,广东虽然纳入到四大板块中的东部率先发展板块,也在三个支撑带中的“一带一路”战略里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同属东部率先发展板块的京津冀、长三角相比则有所弱化。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看,京津冀形成了三个支撑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带”、长三角则是三个支撑带中“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区位,而珠三角则缺少新一轮国家战略的整体安排和系统设计。还要看到的是,2004年以来纳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成员的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被划进了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客观上表明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作为整体写入新常态下国家战略的紧迫性。

  对珠三角地区来说,要在“十三五”时期从国家角度提出与环渤海、长三角相当的战略规划,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具有较大的经济体量,不能仅仅只注意本省,必须能够带动周边经济区域。不论是环渤海上升为京津冀一体化,还是长三角扩展到长江经济带,都体现出这个特点。二是充分发挥近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打好港澳牌,利用港澳因素推动广东形成更大发展空间。三是充分挖掘区域发展特点,寻找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趋势与规律的新平台新载体。鉴于国际一流城市具备湾区经济的显著特征,国际一流湾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等发展趋势,可以考虑广东在“十三五”时期构建以湾区经济为引领的发展新常态。因此,以湾区经济为引领,立足珠三角、联动港澳两地、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广东争取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客观选择。

  其次,打造粤港澳湾区是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湾区具有独特的空间组织结构,与海洋和开放有着天然的联系,容易集聚经济要素进而形成相关产业体系,是世界经济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大江大河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在全球排名前50名的特大型城市中,海湾型城市占比高达90%以上。与此相关,湾区经济成为发挥湾区特征功能并带动广阔腹地共同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形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一流湾区作为集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应当成为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追赶目标。

  近年来,学术界尤其是粤港澳地区的理论工作者,已就粤港澳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展开了不少研究分析,形成了诸如香港/深圳湾区、粤港澳发展湾区、珠江口湾区、珠三角湾区等有关粤港澳湾区的不同划分方法,为建设粤港澳湾区提供了理论支撑。

  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先行探索和持续快速增长,广东形成开放、创新、法治、国际化等特点,尤其是以香港、广州、深圳、珠海为代表的珠江口东西两翼核心城市,逐步形成并日益增强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功能,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主导作用。可以说,这些功能特征和核心作用正好符合国际一流湾区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

  再次,构建粤港澳湾区正当其时。粤港澳三地是粤港澳湾区的核心组成区域,随着区域合作不断增强,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据笔者统计,2014年珠三角9市加港澳经济总量达到7.8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粤港澳三地达到8.96万亿元,总量大,实力强,辐射广,为粤港澳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粤港澳湾区的广阔腹地来分析,泛珠三角区域覆盖内地9省区和港澳地区,面积约占全国1/5,人口为全国1/3,2014年经济总量达到22.62万亿,约占全国1/3强(35.5%),与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相比毫不逊色。就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而言,自2004年启动跨区域合作以来,泛珠三角所涉及内地9省(区)累计签约项目近2万个,签约金额近3.8万亿元,有力推动了各区域的快速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为粤港澳湾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粤港澳地区相关规划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粤港澳湾区的构建搭建起了良好的制度框架与合作平台。就粤港澳区域而言,不论是中央与港澳分别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其十个补充协议,还是广东与港澳分别签署实施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当然为粤港澳湾区核心区的构建搭建起顶层制度安排。特别是在中央作出“一带一路”决策后,广东省确立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性安排,为建设粤港澳湾区创造了良好条件。

  B.加快推进粤港澳湾区战略枢纽城市建设

  深圳在推动粤港澳湾区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之后,201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湾区经济的构思,2014年又专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若干意见》,正式推出湾区经济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深圳主动把湾区经济设想上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最终推动将其写入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方向。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深圳未来发展尤其是“十三五”时期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强化湾区经济形态和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枢纽城市,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仔细梳理可以发现,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有关粤港澳湾区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对深圳在发展湾区经济方面已经开展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出台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意见和行动计划、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2)明确了未来发展湾区经济的具体行动目标,重点是强化湾区经济形态和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城市;(3)提出了若干具体行动举措,包括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把前海蛇口片区建设成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新标杆、加快构建扩大开放新格局、加强与泛珠三角城市合作等若干内容。此外,在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全力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相关部署。

  深圳参与粤港澳湾区发展,应当明确其在湾区中的战略枢纽城市这一发展定位和目标。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一流湾区的情况来看,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主要特征,因其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而成为开放的国际化区域,因其拥有高端的产业体系而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高地,因其拥有发达的创新体系而成为创新发展的领先区域,因其拥有高度的区域融合而成为超越行政边界的发展轴带。如果说作为集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国际一流湾区应当成为我国沿海率先发展区域的努力方向和追赶目标,那么对于深圳而言,则应当是在粤港澳湾区中努力成为战略枢纽城市。

  按照粤港澳湾区战略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近期深圳应当着力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战略层面上努力推动粤港澳三地取得共识,加紧开展粤港澳湾区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同时结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粤港澳合作为动力,立足泛珠三角广阔区域,遵循国际一流湾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法治筑基、生态优先,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配置功能、集聚外溢功能、国际开放功能、互联互通功能,形成“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框架下的特区+湾区+自贸区的行动方案。以此为基础,力争把粤港澳湾区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新战略,迎接国内区域发展新格局挑战,构建广东发展新常态。

  二是依托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打造粤港澳湾区门户枢纽。立足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大支点,发挥集自贸区、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综合优势,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围绕粤港澳合作,推动三地基本率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不断拓宽交流合作领域,积极引进港澳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要素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会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三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深港世界级海港枢纽功能为依托,进一步增强深港组合港的全球航运中心功能,形成粤港澳超级港口群,拓展区域生产性服务中枢与亚太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强化湾区国际贸易集成功能。深圳机场协同香港、广州机场,构建湾区内多层次航空运输体系,拓展航空配套服务市场,加强互利共赢,不断增强和扩大国际空港辐射功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深圳及周边城市信息企业聚集、信息产业发达、信息技术领先的显著优势,加快规划布局一流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建设国际信息网络核心节点,增强粤港澳湾区国际信息港节点功能。

  四是布局深圳东向发展轴,建设珠江口东岸新型都市区。总体上以厦深铁路沿线重点城市为依托,以深莞惠经济圈、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撑,推动形成深圳——惠州南——惠东——汕尾沿海城市发展带,进而构建深圳东向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按照广东省促进环珠三角地区外围城市融入珠三角地区的有关规划要求,在强化深圳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和区域交通枢纽功能的基础上,推动汕尾市、河源按“3+2”模式参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的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服务中心,共同构建形成珠江口东岸新型都市区。(作者系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