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结构调整是新常态下和“十三五”期间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结构调整的意义、原则和途径。
调结构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任务
新常态意味着两位数的增长已经不再可能,意味着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资源环境的压力很大,劳动力红利已经渐逝。这是发展的过程,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快速的、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存在地方保护的情况下的一个副产品就是产能过剩。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经济已经起飞,但必须持续加油,持续加油就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寻求新的主导产业,这样的主导产业能够使中国经济适应变化了的约束条件,持续地高质量地发展。
结构调整的原则
——效率原则。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效率原则,在给定的条件下使所有资本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种类不同的资本的边际效益相等,马克思称之为平均利润,不存在某一两个产业能够获得高额的、不正常的利润,例如当下的房地产和某些金融衍生产品;也不存在对于经济社会来说十分需要的产业却利润稀薄到难以生存,例如一些制造业。当然,资本如此最佳配置需要的前提条件是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没有非市场力量的障碍以及对价格机制的有意扭曲。
——实体经济的原则。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大厦的根基。实体经济中的农业关系到谁来养活本国人民的问题。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关乎谁来装备一国的各个行业,涉及到一国经济的强弱。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在经济过度虚拟化引发的金融危机后高调回归实体经济,德国更是提出了工业4.0规划。没有智能化的制造业,就不可能产生现代服务业。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的基础,一窝蜂地发展服务业,就只能是餐饮、休闲等服务业,进而造成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
——比较优势和新时期的比较优势原则。中国经济以往的成功,在于发挥了亚当·斯密、李嘉图式的传统
的比较优势,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之初几乎都是这样。然而,这样的比较优势原则显然不能解释自然条件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或地区为什么能变不利为有利,继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不能解释更多的与要素禀赋无关的企业的兴起,如需要精良技术与熟练工人的新产业,不能解释全球绝大多数贸易量为什么会发生在条件相等或要素禀赋没有很大差异的国家。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就是一国掌握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是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比较优势。一国经济要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就不能陶醉于传统的比较优势,以至于落入比较优势的陷阱,要适时地塑造新的比较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力红利的逝去并不是什么坏事,它会逼迫着我们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产业结构与比较优势是等同的,有什么样的比较优势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资本的效益不是无限大的,是受产业结构制约的。
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
——重点是通过健全的市场经济的体制去调节。综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结构调整,其之所以成功,基本上都是靠市场的力量。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产业往哪个方向发展,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政府的优势不在于预见产业的方向,更不在于预判和规定哪个产业必胜,而在于创造健全的、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的体制,让各种产业和创新公平竞争,优者脱颖而出。应当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历史。东亚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政府作用的效益比较广,特别是在产业政策上。然而到了市场相对成熟的时期,都把更多的选择交给了市场。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各种信息以及产业结构比较简单。发展到后来,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产业更为精细,关系更为复杂,进一步产业发展的方向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需要直接活跃于最底层、最前线的企业去艰苦探索。此时,政府的作用多转向努力建立一个优胜劣汰、激励创新的体制。政府的作用就是让健全的体制去发挥功能。最好的产业政策是有效竞争的机制,而不是具体指出产业方向,继而群众被动式地去响应。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调整我们的思维习惯和经济体制。
中央政府是可以高瞻远瞩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
规划的。但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的设计上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地方政府有特殊的利益诉求,会脱离实际地拔苗助长地发展所谓时髦产业,也会为了GDP保护落后。当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整个国家更应当建立统一市场,更应当一体化。
——抓住经济下行期的机遇,充分利用兼并重组等市场经济的机制,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功勋显著,完全在于它的机制。危机、兼并、重组就是市场经济的机制。
危机作为市场经济的机制,就是在经济发展到下行期强制性地淘汰落后。我们应当从经济发展的周期理解危机,理解经济下行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危机。人类经济的发展是由一个一个的周期连接起来的波浪式的发展。如果没有下行期的淘汰,就没有产业结构的提升和高潮期的发展。创新是淘汰中的创新,当该死的细胞死不掉,该活的细胞活不了的时候,这个机体绝对是没有活力的。马克思论述了劳动资料的更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在发生决定性变革的时候,又迫使旧的劳动资料在它们的自然寿命完结之前,用新的劳动资料来替换。迫使企业设备提前按照更大的社会规模更新的,主要是灾祸、危机。”马克思认为,市场机制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作用,“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具有强制性。这就是靠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为什么效率显著的原因所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痼疾是结构失衡,治理痼疾一定要有战略实力,一定要慎言刺激。
我们所以要慎言刺激,第一在于刺激一定程度上是在复制已有的产业结构。例如在上一轮刺激中针对家电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本来这两个行业就产能过剩,刺激的结果是产能更加过剩。刺激性政策重点解决速度问题,而不是结构问题。第二,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益明显递减。这就是说,一开始用宽松的刺激性政策,似乎还有一点作用,但因为刺激性政策不仅没有解决结构问题,反而使结构问题更严峻了,再用刺激性政策解决速度问题,就需要更大的流动性注入。这就像使用抗生素一样,一旦抗体有了抗药性就需要更大剂量的抗生素。第三,货币本质上是帮助交易的,不宜作为经济政策。货币也不是资本,如果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资本,那么一国的中央银行只要开动印钞机器就可以使这个国家成为资本充裕的国家。中央银行的操作只是发出一笔笔贷款。这些货款对于有技术、产品和市场的企业而言,可以起到帮助正常生产的积极作用。对于本该被淘汰的产业和企业,它的作用只是延缓了破产的时间,还可能阻止新的竞争者的诞生,从而拖延了经济结构调整。(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优化资源配置 拓展发展空间 | 2010-04-28 |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 | 2010-04-28 |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 | 2010-04-28 |
规范民间借贷重在防范金融风险 | 2010-04-28 |
为什么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 | 2010-04-28 |
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注入强劲动力 | 2010-04-28 |
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点 | 2010-04-28 |
发展区域产业品牌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2010-04-28 |
经济新常态下大力推进河南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 2010-04-28 |
以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 2010-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