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环保为油价不降背书?
//www.workercn.cn2015-12-18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更多

  

油价杠杆是不是优先选择?

  既然这次决定的理由是为了抑制石油消费和改善空气质量,那就有必要拷问两个问题:一是石油价格杠杆对抑制石油消费和减少排放是否有效;二是如果石油价格杠杆有效,是否与其他政策手段比较起来是更有效的选择。如果不能肯定回答这两个问题,那么依据环保的理由暂缓降价就是缺乏说服力的。

  汽油价格是汽车消费者运营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出行方式。同时,也间接影响着汽车厂家的生产行为。如果提高油价,就会产生两种效应,即部分消费者退出市场,改变出行方式(收入效应),部分消费者选择其他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车型(替代效应)。汽车厂家也可能产生两种反应,一是生产政府政策鼓励的车型(替代效应);二是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如节能减排技术(技术效应)。

  这样看来,发改委的暂缓调价决定好像顺利成章,然而上面只是理论预测,实际上油价传导机制和影响要复杂得多。油价变动对空气质量影响至少分为两大环节,一是油价变动对机动车使用影响,二是机动车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目前,多数研究证实机动车排放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采取限制机动车使用的政策来改善空气质量是有效的,主要包括路段禁行限行、车辆限牌限号等。然而,通过提升燃油成本来减少机动车使用的政策实际效果并没有获得较为一致的结论。

  最近,席鹏辉、梁若冰在《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0期发表《油价变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以机动车使用为传导途径》研究报告,利用2005~2013年中国城市日度数据,实证分析了油价对汽车使用和空气污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油价提高无法改变一个地区的整体空气质量,主要是因其对私人汽车、公共汽车以及摩托车无显著效应,而仅通过非私人汽车和出租车的使用变化来影响空气质量。报告建议,在私人汽车快速增长背景下,政府不应简单依赖税费调节燃油消费,应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清洁能源发展。

  因此,通过提高油价减少机动车使用,从而抑制石油消费的效果是不确定的,甚至没有效果。因为汽车初始投入大,车主不会因为短期油耗成本增加就放弃汽车使用。另外,对高收入阶层来说,价格弹性不敏感,更不会受价格变动影响。退一步讲,假设提高油价对抑制石油消费增长是有效的,是不是能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优先选择?从发达国家治理雾霾和空气污染经验来看,严格实行达标排放,提高油品质量,从源头消减汽车尾气排放等供给侧的政策是更有效手段。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以环保理由为这次暂缓调价背书是缺乏说服力的。一个衍生的问题是,暂缓调价决定已经做出,应降价而未降价的收益是公民的贡献。这一部分利润也应该大部分上缴国家,用于民生。(余池明,全国市长研修学院)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