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做到“五个突出”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www.workercn.cn2016-01-26来源: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安徽县域面积占全省80%,人口占全省70%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领域。根据省委“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安徽将深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其中“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力争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超过50%的县域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县均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为全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我们认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具体要做到“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县域经济发展关键靠具体项目建设,推动投入不断扩大。抓住国家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和支持“三农”的政策机遇,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落实好“四督四保”要求,重点建设一批影响深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统筹推进县域高速全覆盖、国省干道扩容升级、县乡村互联互通和农村公路连接延伸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尤其要继续加大皖北县乡道路建设,超前谋划县城与中心城市、县城之间的轨道交通,加快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加快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涉及县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县域内河航道,继续推进“八小”水利工程建设,使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广PPP模式,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在扬长避短中培育特色,在整合资源中形成特色,在差异发展中突出特色,探索“以特兴县、以特制胜”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工业特色化发展,做大做强地方拳头产品和产业集群,与苏浙接壤以及中心城市周边县(市),主动融入产业分工体系,大力发展工业配套产业。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着眼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和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实现错位发展,提升农业整体效益。重点发展皖北优质小麦、中药材等生产加工业,推进皖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皖南皖西布局绿色有机稻米、高山蔬菜和茶叶等农产品加工基地,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发展都市型多功能农业示范区。推动服务业特色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设计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农业大县重点发展农资、农产品物流等服务业,以及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与乡村旅游业。

  三是突出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开放发展。招商引资仍是县域扩大投入的最直接途径,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现实选择。立足主导产业抓招商,围绕工业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服务业发展等需要,引进上下游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尤其要针对部分地区“有企业没产业”困局,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补短板,强配套。立足优化环境抓招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机关效能。立足园区升级抓招商,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园区经济竞争力。

  四是突出统筹协调,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单元,也是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领域。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皖江地区县市要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皖北要发挥人口密集优势,加快形成中等规模城市,皖南、皖西县市应坚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把环境和文化传承放在第一位。同时,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一批农业服务型、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宜居型的特色小城镇。提升县城建设管理水平,支持条件优越、人口规模大、产业支撑能力强的县城加快发展,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中小城市。注重新老城区的功能完善和无缝对接,提升城市整体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全面加强县城的规划建设管理,发挥县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成片推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民意原则,实行新建聚居点、旧村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相结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将城镇环卫体系向农村延伸,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是突出金融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金融市场主体,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加强徽商银行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引导大中型银行网点和分支机构向县城、乡镇延伸,鼓励单列涉农金融专项计划。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推广微贷技术、产业链融资模式等。稳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具备条件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县域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和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支持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有序推进涉农期货市场建设。完善担保体系,加强省信用担保集团再担保功能建设,注资参股各县区符合条件担保机构,设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农村金融机构参与的农业担保基金,放大担保倍数,提升县域担保融资功能。(执笔人:凌宏彬、丁胡送、周四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