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3C历程
陈有勇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企业想要站稳本土市场,就要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开发最适合国人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扬工匠精神,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少一些盲目跟风,多一些本国市场的调查研究;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精益生产;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长远眼光。

  A.Copy to China的模仿阶段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是从模仿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之为Copy to China.中国有多家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是从1997年开始模仿国外企业崛起的,所以1997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1997年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博士生33岁的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ITC网站。网站经营不善,但一年后张朝阳模仿雅虎推出了当时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搜狐。1997年6月,丁磊在广州创立了网易公司,开始时的员工仅有3人。1997年9月,王志东用四通利方40%的股权换回了650万美元,一年后,四通利方与美国华渊资讯网合并,新网站取名“新浪”。搜狐、网易、新浪就是当时中国互联网企业里的三巨头,这三巨头的出现都是借鉴国外的模式成立的。

  也就是在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即时通讯软件,他亲身感受到了ICQ即时通讯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界面是英文的,使用操作上有难度。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开始只是想开发一个中文版的ICQ软件,然后卖掉。在竞标失败后,腾讯才决意做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1992年,腾讯推出了QQ的前身OICQ.2000年,OICQ改名为QQ,发展成为今天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大量模仿主要发生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的早期,但这样的模仿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就是在当前,我们依然存在着模仿国外互联网企业的行为。现在大家熟悉的很多企业都有模仿的痕迹,百度是对谷歌的模仿、人人网是对Facebook的模仿、小米手机是对苹果手机的模仿,等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模仿历程是擦拭不掉的历史印记,模仿是学习的开始,当别人走在前面时,我们要见贤思齐,及早地追赶上去。但模仿不是完全地照搬,而要创造新模仿,并在竞争中不断地完善。模仿只是进入了市场,要真正能长久地立足于商场,还需要在本土的竞争中胜出。

  B.Create in China的本土化阶段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是Create in China 的本土化阶段,在中国本土的竞争中融入了中国文化,从而战胜外来的互联网企业。不是所有Copy to China的企业都如同QQ那么幸运,很快就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市场地位,使得微软的MSN在中国市场还没大规模传播开来,就已经败北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一阶段之所以能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战胜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就在于他们更了解中国国情,更理解中国文化,本土化做得更好。

  中国互联网企业本土化成功的重要代表是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之前,美国的电商公司eBay已经成为中国电商平台的领头羊。但阿里巴巴不惧挑战,祭出免费营销策略。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有人想在eBay上开网店是要交钱的,而在阿里巴巴上开网店是免费的,这样阿里巴巴就逐渐聚集了一批网商。再加上阿里巴巴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系统,模仿PayPal建立的支付宝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业务迅速成长起来。

  如果说阿里巴巴战胜eBay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更了解中国国情而采用了免费营销的策略,那么百度战胜Google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百度更了解中文。在百度招股说明书的封面展示了中文“我”的38种写法,这个说明书的封面有个直角三角形的图案,一个大大的英文“I”为一条斜边,另有38多个对应汉字组成两条直角边,比如,我、俺、鄙人、洒家等等在中文中表示“我”的种种用语,从而给大家留下了“百度更懂中文”的印象。当然,百度本土化的成功也在于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是带着自己的搜索专利技术回国创业的。

  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本土的成功得益于他们更了解中国国情,更了解中国文化。其实还得益于他们在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国本土的客户总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中国又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大市场,很多跨国企业都想在中国市场上一展身手。中国企业想要站稳本土市场,就要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开发最适合国人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扬工匠精神,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少一些盲目跟风,多一些本国市场的调查研究;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精益生产;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长远眼光。

  C.Compete in the World的全球化阶段

  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进入Compete in the World的全球化阶段,这是一个正在展开的阶段,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今后在全球大放异彩的前奏。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金山毒霸、UC浏览器、华为手机都是中国产品国际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华为利润的70%来自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当我们在感受小米物美价廉的同时,突然发现,其实我们还有华为这样主营市场在国外的国际化大公司。华为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强大的研发能力,华为手机拥有着自己的专利技术。由于中国的专利维权保护不够健全,所以小米以比较低成本来成就自己的品牌,通过社群化营销成为当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国产手机品牌。然而,小米手机在国外市场上可能遭到专利侵权的诉讼,小米手机的国际化存在着这样一个短板。相对而言,华为手机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就比小米手机有优势。事实上,营销方式的转变学起来比较快,而技术研发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如果说华为是的国际化道路是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而阿里巴巴的国际化道路是国内到国外的发展,在国内发展好后走出国门,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不仅是要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全世界,还要把全世界的产品卖到中国。如此一来,阿里巴巴就会从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不仅要在科技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走在前面,还要充分尊重国外的文化,更多地聘用所在国的人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设计多语言版本,要能满足所在国的消费习惯。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成为引领者,很多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没有了可以跟随的对象。这个时候,我们的企业就要正视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主动去进行科技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主动走出国门,进行全球化的征程。(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博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