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摒弃山寨 推崇创新
——质量文化建设漫谈(三)
徐建华
//www.workercn.cn2016-04-01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什么是你从小就觉得理所当然,实际上已经侵犯了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抄作业。”这是一个在网上很流行的关于知识产权的知识问答段子,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法律方面的定义,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要从小养成对别人劳动成果尊重和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取向。正如在产品方面不能随意假冒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质量方面的不诚信行为。

  李克强总理曾经表示,我国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假冒产品的存在,从质量角度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是对正品的一种侵权;而伪劣产品的大行其道,则无疑突破了质量安全的底线,存在着对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问题。

  说起中国制造的假冒产品,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个词:山寨。这个最开始流行于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的一种模仿现象,最后演变成了一种产品文化、质量文化,这样的质量文化,无疑对假冒产品在市场上屡禁不绝提供了“软”环境和土壤。

  据考证,“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如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山寨版,山寨版明星,山寨版“神七”,山寨版“鸟巢”……

  一般来说,山寨分为3个层次:山寨产品,这是物质层面的山寨,通俗地说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展起来的产业,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知名品牌,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山寨产品包括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第二个层面是山寨文化,这是精神层面的,包括了山寨行为所折射出的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思潮的涌现、价值体系的新建等。第三个层次是行为层面的山寨行为。

  我们常说,假冒产品不一定是伪劣产品,假冒产品从质量上看有可能是不错的,它只是山寨了知名品牌的产品而已。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错,相对于伪劣产品来说,假冒产品的质量一般确实相对要高一些,起码没有突破质量安全的底线,但是如果与被其假冒的产品或品牌来说,质量一般也会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从这个角度来说,假冒伪劣产品的质量都是不过关的,都是一种质量欺诈行为。

  山寨文化的流行,虽然有一定的民间创新意义和草根颠覆精神,但是如果任由仿冒或伪造别的品牌或产品成为生产制造和质量文化的主流的话,无疑既不利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更会严重削弱企业、产业和国家的市场质量竞争力。因此,要杜绝经济领域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大家诟病的问题,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的话,一个重要的“处方”就是要摒弃山寨文化,推崇创新理念和品牌经济。

  摒弃山寨文化,首先就要抛弃急功近利思想和质量品牌“搭车”观念,走正品、精品和品牌发展之路。山寨产品的出现和山寨文化的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企业缺乏原创能力,从而产生了在质量品牌上“搭车”的观念和赚快钱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来看,似乎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产品必定不会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事实上,最开始掀起山寨风潮的国产手机,近些年一直在走“去山寨化”之路,然而“山寨”容易“去山寨”却很难,因此即使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国产手机仍然难以摆脱低质的形象和利润低下的现状。

  摒弃山寨文化,推崇创新理念和品牌经济,应当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大力鼓励创新。创新驱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是质量提升的源源动力,品牌是质量创新的体现。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要想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就必须走质量创新和品牌经济发展之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正品、精品,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