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强调,坚持绿色、实现低碳生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寻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突破。推进福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态农业是因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模式,是建设生态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抉择。长期以来,生态农业不能通过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贯彻始终,因而限制了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也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进程之中,其肩负两重历史使命:一个是从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农业的转型升级,另一个是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其建设核心是发展优势产业,通过规模集约经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其建设基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资源环境制约、农业耕地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严守171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830万亩、粮食总产650万吨以上。显然,原来粗放型农业的发展路子已不可行。福建农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走全面规划、总体协调、良性循环的整体性农业之路,走清洁、集约、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二是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基础。科学技术成为我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福建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引进以色列等国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微生物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快速进步,2011-2015年在农业领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260余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采用绿色农业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而不减产减效,做到增产增效和质量安全。这些都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新型生产经营体制提供条件。传统分散的家庭经营使农业发展缺乏规划和有效监管,影响资源、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基地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302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8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广泛建立和作用发挥,推进了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有利于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和对农业投入品的有效监督管理,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主体和载体。
为此,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要结合区域实际,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作出积极贡献。
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良性机制。良好的机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障。在政府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的驱动力和调节作用,建立兼容生态价值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有利于高效生态农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得以长足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发展生态农业的代价和成本也是现代农业经营者不愿意承担的。为此,政府要深入研究在投资、信贷、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逐步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与激励机制。借鉴有关经验,探索建立福建生态农业补偿机制,着重向扶贫开发重点县、水土流失重点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明确补偿环节和补偿主体,完善补偿标准和操作规范。
建立区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根据全省各地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围绕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进行循环系统的设计、景观格局的规划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在农业发展重点县域(乡镇)范围内进行更为细致的功能区划分,识别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以及生产适宜发展区,优化种植和养殖业的空间布局,完善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物防治,避免可能带入的外源污染,在保持生态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设立区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通过应用农业绿色技术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推进区域特色现代农业的绿色化、产业化和高效化。
强化农业绿色技术集成创新。发展低碳循环农业、进行生态修复、生态农产品生产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等都依赖技术创新。要着力健全为高效生态农业提供支持的科技投入机制,支持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农业绿色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在基因育种技术、生物肥料的开发、生物农药研制技术、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智慧农业及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需求突破;鼓励和支持对农业绿色技术组装集成,其中包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传统生态农业实践精华、农民累积的经验等,然后推进本地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集成创新。同时,鼓励农业科学与其他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实现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突破。
建立权责结构合理的管理体系。面临复杂的信息交流、现状分析、政策制定等任务,而且涉及多个部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协调办法,建立有充分授权和广泛协调能力的协调机制。要研究制定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中长期专项规划,明确思路定位、把脉出招,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具体措施、保障条件等。要强化制度法规建设,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农业补贴制度等,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等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环境治理,开展土壤修复试点。建议制定《福建省生态补偿条例》。
强化生态意识教育宣传。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舆论阵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宣传,努力增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态环保意识。要发挥农科院、农林大学等农业科教单位人才、技术密集的优势,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效,让农民共享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广泛运用农业科技成果,掌握推进经营方式转变的本领,形成持续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作者单位: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室)
以富硒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 | 2014-02-24 |
落实生态兴农 建设美丽田园 | 2014-02-24 |
“多规合一”将环境考量写入现实 | 2014-02-24 |
农业面源污染怎样有效防治? | 2014-02-24 |
抓好产业化精准扶贫 | 2014-02-24 |
发展生态农业应做好哪些工作? | 2014-02-24 |
加快打造新常态下福建产业升级版 | 2014-02-24 |
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 | 2014-02-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 2014-02-24 |
以“多规合一”改革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 | 2014-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