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修订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到启动IPO专项执法,再到近期一些上市公司涉嫌概念炒作的并购活动纷纷终止,进入2016年以来,在资本市场“正本清源”的大环境下,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正在浮出水面:资本市场要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基础上,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融资功能。
公开资料显示,近一段时间以来,从证监会到交易所,针对企业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一些遭到质疑、涉嫌概念炒作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纷纷主动或被动终止。其中包括唐德影视放弃收购范冰冰旗下的爱美神、暴风科技收购稻草熊影业60%的股权未获通过。在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包括西藏旅游等原先涉嫌“借壳”等重大重组也纷纷告吹。
众所周知,近一两年来,由于种种原因,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走走停停,市场的融资基本功能始终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排队等候上市的企业规模庞大,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在股票市场供给端受限,市场对于炒作“借壳上市”以及一些跨界并购热情高涨,一些垃圾股、壳资源概念股价格纷纷被炒到天上,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严重扭曲了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这一问题虽然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以来的痼疾,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问题尤为突出。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对投资回报率有着较高的期待。2015年以来,大量社会资金通过P2P、资管产品、私募基金、银行理财等形式汇聚到一起,在股市、债市、楼市、大宗商品市场间流窜,进入哪个市场就会引发哪个市场的投机高潮,形成一个又一个投机“赌场”。
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使得大家不得不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和定位重新进行思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高层到监管层,对于证券市场的定位已经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同出席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300多名各国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会时强调,中国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完善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从近期一行三会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正在逐渐消除市场的风险点,引导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央行将“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30万元”的内容,修改为“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20万元”;证监会全面加强对于并购重组的监管;保监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给保险资管产品上了多道“紧箍咒”;银监会则要求整合银行资金支持供给侧改革、严防四类风险。一行三会的监管取向都十分明确,即防止“热钱联盟”,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引导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可以预见,未来在充分释放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方面,还会有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改革·转型·发展 | 2014-01-08 |
天罗地网,困住逃税者(国际视野) | 2014-01-08 |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之策 | 2014-01-08 |
权威论坛:回到健康成长状态尚需时日 | 2014-01-08 |
金融业如何适应新常态 | 2014-01-08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乌法宣言 | 2014-01-08 |
强化制度建设 熨平股市异动 | 2014-01-08 |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 | 2014-01-08 |
防止房价泡沫化风险 | 2014-01-08 |
楼市“虹吸”加剧实体经济资金短缺 | 2014-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