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余东华
//www.workercn.cn2017-12-02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时代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点不是快速扩张数量,而是着重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点不是快速扩张数量,而是着重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也明确了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主要任务。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从战略目标、根本路径和主要任务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战略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根本路径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主要任务是实施结构改革、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完善体制、全面开放等六个方面的战略。

  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指要全面地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分的首位。这就要求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强烈意识,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标准,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广泛渗透,智能制造、分享经济等各种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球供给体系增长发生深刻变化。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我们需要以提高质量、转换动力、强化基础、优化资源配置为主攻方向,加快调整供给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取得新成效,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需求新变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根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枝繁叶茂。实体经济对一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实体经济理应成为当前经济的着力点、发力点、聚力点。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的水平与发达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牢牢把握住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将科技、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协同投入实体经济,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生产要素结构配比的调整来获取我国经济列车前行的新动力。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建设、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既提供产品又提供服务转变,实现制造业沿着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牢牢把握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的一项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将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基础和支撑。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征程中,必须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