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
洪银兴
//www.workercn.cn2017-12-27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以新时代重大发展问题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研究解决所处发展时代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脉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是基于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作出的。从战略机遇期视角观察并科学判断新常态,意味着不能只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速放缓,必须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变化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这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而新常态不只是速度变化,还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二是动力转换,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阶段,面临着一系列与低收入阶段不同的新的重大发展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发展动力衰减。二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三是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基于经济发展新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以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创新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指南。新发展理念是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理论之魂,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权益,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其内涵是:发展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对过去长期存在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着力于发展生产力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状态,解决人民“富起来”的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涉及对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高层次需要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就要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特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贯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之中。共享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发展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在共享发展中,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以创新和开放为发展新动力

  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突出出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经过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供给侧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的供给的推动力出现衰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供给侧要素还包括技术、结构、效率等。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效率提高等都有巨大潜力,而且是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侧的其他动力如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都可以依靠创新得到充分激发。

  创新的动力作用不仅仅是指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实现现代化需要进入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驱动。当今世界,技术进步更多来源于科学的新发现。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是核心技术?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因此,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尤其要重视基础研究,引导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解决好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建立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这就是十九大所提出的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发展也是中国发展的动力。过去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开放仍然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开放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开放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建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相应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思想,相应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自由贸易区等开放载体,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思想,相应的既要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又要注重外资质量和选择;全球价值链思想,相应的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和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的价值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显然,开放发展思想对新时代的发展具有更为强大的动力作用。

以解决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为发展着力点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两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新发展理念指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

  根据木桶原理,无论全面小康还是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短板决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补齐短板。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是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协调发展,要求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从根本上克服农业的弱势状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时代,是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时代,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了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是宝贵的生态财富。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求生态财富。新时代的绿色发展不仅不能产生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还要治理过去的发展所遗留的环境生态问题。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的支持发展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后,对改革中建立的新制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十九大提出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相应的制度变革,这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其中完善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完善产权制度的目标是通过产权的有效激励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也就是使企业这个经济细胞活起来。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完善产权制度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产权得到严格保护基础上推动产权的有效流转。二是推动国企和国资管理改革。

  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目标是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宏观调控有度,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