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线下实体经济出现了诸多困难,然而,线上数字经济正方兴未艾,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数字经济时代,广大劳动者要勇于拥抱变化、善于把握时机,从新业态中看到更多可能性,在新职业中发挥更大灵活性,于新蓝海中贡献更多创造性,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嘱咐广大劳动者一定“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主动作为。日前,在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2020年度联席会上,双方签订了持续深化合作加快建设“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协议,并发布了多个合作项目。开启了名城名企携手危中寻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开启新征程。
抓住新机遇以彰显新时代劳动价值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浙考察调研期间深情赋予浙江“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一新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要发挥“重要窗口”新优势、担当“重要窗口”新责任、谨记“重要窗口”新定位,就“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这就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勇立时代潮头,勇于开拓创新,将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成果,推动形成从人才到智力,从智力到创新,从创新到成果的层层传导,让创新成果更多造福社会大众,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增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度,同时也进一步释放了数字经济的潜力。我们既要顺势而为,又要迎难而上。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所孕育的灵活就业模式,如网红直播带货、线上教育、外卖送餐等,充分彰显了数字经济内在魅力和显著优势,全民数字化消费这一新型消费模式已悄然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倒计时,同时还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就需要广大劳动者既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复工达产,加倍努力,化危为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又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平台业务发展的新需要,参与职业培训,有效提升劳动技能、管理经验、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实现高质量就业,构筑美好生活的坚固基石。
适应新形势以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以劳树德、以劳立身、以劳育美,弘扬劳动精神,要从娃娃抓起。今年的寒假,对于青少年而言,注定是一个特殊的人生经历。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与家人一起长时间居家隔离,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现象也在部分青少年群体中凸显出来,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将劳动教育统筹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与培养体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的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从顶层设计上,充分把握劳动教育所具有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价值。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让青少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苦其心志,炼其体肤,锻其筋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数字经济时代,有了劳动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劳动的数字技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顺利转化,必须提高产业人才的质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要抓紧培养一批从事数字研究的高素质人才,把“人口红利”打造成“人才红利”;政府要鼓励从事数字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努力吸收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在全社会,要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大政方针,鼓励劳动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充分展示自我人生价值。
迎接新挑战以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疫情防控背景下,数字经济领域正逐渐成为新就业的沃土,这无疑缓解了传统经济中吸纳就业不足的问题,发挥了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灵活性为特征的新就业模式也引起了劳动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挑战了现行的劳动力市场协调机制和管理规范。
毫无疑问,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灵活性特点的新就业模式,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经济下的灵活就业模式,呈现场所任意化、利益共享化、形式灵活化与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与单纯从事传统就业的模式比较,可以提高劳动者薪资报酬,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体现经济性;可以反映劳动者的利益诉求,企业以能力议价,体现共享性;可以缩小收入差距,给予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平等就业机会,体现包容性。广大劳动者,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主体,要在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确保自身正当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党和政府也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譬如,认同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虚拟”契约正式化;鼓励劳动者线上技能培训,雇佣模式灵活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社会格局合理化等,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而转危为机。
总而言之,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业态,是新就业的沃土,对当前实现创新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劳动者一定要把准奋斗的方向,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奏出新时代数字经济的最强音!
(陈仁涛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丽青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