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笔者参观考察了长沙市望城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他们坚持把全区作为一个大公园、大花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同步解决城市和农村问题的金钥匙,这可以说是该区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虽然望城区具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独特优势,其他县域难以比拟,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应是城乡一体化,而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以农民为本。
以农民为本,提供农民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其“安居”。经过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建设,人们终于明白,城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片面追求城市的大规模,从而无节制地扩旧城、造新区;城镇化也远不是洞开城门,接纳农民那么简单。对农民而言,他们的城市梦很简单,就是孩子可以获得好的教育,医疗服务更有保障,生活水准更有品质,就是希望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望城区一些古镇的复兴,解决了居民的生存问题,让农民在家门口拥有漂亮整齐的街道,足够宽敞的广场,令人放心的社区医院,离家不远的学校,较为便捷的交通,于是这里的农民就在有根、有回忆、有熟人的家乡,享受到与城市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市民了,而且比大城市的居民生活得更惬意。
以农民为本,扶持让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让其“乐业”。望城区古镇群复兴成功的关键是有产业的支撑,如靖港的旅游,乔口的现代农业,铜官的陶瓷产业,新康的现代休闲农业等。最初,产业也许靠政府扶持培育。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逐步建立起了镇、村与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建立起了城-镇-村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功能互补的网络化新关系,市场的春风自然而然地吹进了小城镇,创业创富的资本大量回流,创业创富的氛围日趋浓厚。在或大或小的民间资本带动下,农民在自家门口当起了老板,家庭收入渠道多了,总量多了。于是,人们在靖港古镇的街市上,在乔口的鱼馆里,看到的是各得其所、安居乐业的新农民,他们实际上已经悄然变成了新市民。
以农民为本,稳定农业农村,让进城务工农民“安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因此,我们必须稳定好农村。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贺雪峰认为:正是一些农民在进城务工或经商遇到困难后又可返回家乡生产生活,中国的城市才没有形成大规模贫民窟,从而使农村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所以,对于2.6亿左右在城市边缘徘徊的农民工,一方面,要竭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让部分农民工在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可靠的保障,作别农村成为真正的市民。另一方面,不能为了城镇化挖断进城农民返乡的后路,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即便进城不成功,仍可自主返乡生产生活。
以农民为本,谨防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致化”。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中,许多地方领导长官意识严重,在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城镇产业、发掘地方文化上,习惯于我行我素,忘记了以农民为本。从农民的视角看,一要谨防把农村建成城市。从建设成本来说,农村无力建成同质化的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就是农村,不必建成城市。留住乡愁,应该留住的是农民的乡愁,而不是规划与建设者的乡愁。二要谨防强制农民变市民。“四化同步”,是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并非让所有农民都进城。城乡一体化应给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进城当市民,也可以留在农村做农民,不应强制要求。(作者系中共石门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