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内涵,而休闲则顺应了这一趋势的需要。一方面,休闲能够将人们从紧张的工作之中解放出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另一方面,休闲作为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城镇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顺应和不断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休闲宜居为方向,从公共设施、城镇产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注重强化休闲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完善休闲公共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对城镇进行旅游休闲化的提升改造,在被城镇空间割裂的休闲断裂带上进行缝合和串联,并在现有设施和环境的基础上加以休闲化改造,如建设休闲街区、打造社区休闲场所等,同时提升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的科技含量,为构建休闲型城镇提供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要增强“游憩交通”建设力度,进行城镇慢行系统规划。慢行交通既是城镇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种,也是其他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通过营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度人性化的慢行环境,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放松的休闲空间,还可以促进城镇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休闲产业。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休闲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促进诸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抓住休闲产业的特点,促进休闲产业发展,如休闲与工业融合,发展工业旅游休闲观光、工业旅游体验、工业产品购物体验等,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创意制作等。休闲与商业融合,开发休闲商业和体验式商业,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休闲与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健身、温泉度假养生、康复疗养中心、生态旅游体验等,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还能带动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营造更加舒适的宜居环境。
提升城镇文化内涵。文化是城镇的生命和灵魂,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内核,而休闲是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突出休闲文化特色。要转化和应用城镇地域及传统文化资源,从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元素中寻找“文化精神”的转化、“文化符号”的转化、“文化素材”的转化等,突出本地休闲文化特色。如有着“中国夏都”之称的秦皇岛依托区位优势,着重建设“休闲度假胜地”,利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旅游资源,打造海滨休闲文化产业带和长城历史文化产业带,形成了以“秦皇岛之夏”广场艺术节、山海关国际长城节、昌黎干红葡萄酒节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链条,真正实现了文化与休闲旅游的互动,并以点带面,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让居民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真正得到了心灵的释放和精神的回归。
强化城镇的休闲功能,既能满足居民宜居、宜游、宜业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又可以促进城镇产业的联动,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在提升城镇休闲功能上下功夫。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 | 2010-10-21 |
加快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发展 | 2010-10-21 |
解决突出问题 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 2010-10-21 |
以创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2010-10-21 |
让美丽乡村成为国民旅游休闲的快乐“驿站” | 2010-10-21 |
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 2010-10-21 |
城镇化驱动文化转型发展 | 2010-10-21 |
观点摘编:新型城镇化驱动文化转型发展 | 2010-10-21 |
区域新型城镇化的改革路径 | 2010-10-21 |
以改革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 2010-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