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开放中促改革,开放中寻机遇,开放中防风险,方能实施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围、中国(广东)、中国(天津)、中国(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自贸区沿着海岸线由北向南,从“雄鸡”的咽喉到腹部,多方位舒展开胸怀,面朝大海,从容开放再起步,彰显出引领时代的决心与信心。
所谓“机者如神,难遇易失”,细细分析,牢牢把握自贸区发展的主动权和巨大机遇,需握紧三把“金钥匙”。
第一把钥匙,开放中促改革。改革与开放,向来相互砥砺,强调在开放中促推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一年多来,上海自贸区的27项制度创新,先后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复制、推广。扩围后的四大自贸试验区,各有特色,有利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在多领域、多维度做好“压力测试”,提供更多互补、对比的试验。
第二把钥匙,开放中寻机遇。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再靠低成本便宜货、贴牌代工,很难撑下去。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分工的“雁阵”,加紧培育新的增长点、新的竞争优势,离不开自贸区的“卡位”。比如,福建对接台湾,广东侧重港澳,天津重点面向东北亚、京津冀,寻求全球化中抢先机、赢主动的突破。
第三把钥匙,开放中防风险。开放不是国门大开、照单全收,而应保持定力、有序运作,该放的放,不该放的坚决把住。国际上,设立“第二道锁”、建立健全内部安全审查制度已是惯例,其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稳妥推动。不管是金融领域改革还是其他领域改革,都必须锁住系统风险关,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对外开放的底线思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键的是,钥匙要始终握在自己的手中。正如有学者提醒的,注意远离可能在经济上引起糟糕后果的“黑暗角落”,要防止各种不利因素之间发生“魔鬼循环”。换句话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然而怎么改、如何开,不是任何人强迫的结果,而是从国家利益、人民福祉出发的理性选择。一方面壮士断腕,“自己改自己”,迎来新生;一方面留有后手,做好化解风险的各项准备——这是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辩证法。
“谋子”更要“谋势”。置于开放的大格局观察,无论福建平潭,还是广东蛇口,其实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关节点,东中西部都将迎来发展机遇。无论咽喉、腹部,还是背部、尾部,哪怕过去的边缘地区,一旦同周边国家实现了互联互通,就会激发活力、迎来发展契机。这一进程,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用好战略思维,把握主动权,增强创新力,方能实施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大漠孤烟送马帮,丝绸铺路破苍凉。历史上的盛世中华,播撒给世界无限的物质与精神养料。而今,铆足劲头、蹄疾而步稳,引吭高歌的东方雄鸡,更将不以山海为远,发出更多中国好声音。
新时期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路径思考 | 2010-10-12 |
新时期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路径思考 | 2010-10-12 |
超前教育的“后遗症” | 2010-10-12 |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 2010-10-12 |
美国:以国家战略应对大数据时代 | 2010-10-12 |
用好审计监督这把利剑 | 2010-10-12 |
切实提升工会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 | 2010-10-12 |
以顶层设计指导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 2010-10-12 |
把握“三转”实质 提升履职能力 | 2010-10-12 |
加强战略型智库建设正当时 | 201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