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从一个村庄变迁看农民的小康路
刘慧
//www.workercn.cn2015-01-16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永兴村是我的联系点,我想用“解剖麻雀”的方式来考察和研究村庄的发展问题,带着当村民、走亲戚的心情,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听村里有什么难题,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永兴村距贺兰县城23公里,紧邻黄河金岸滨河大道,全村共有189户780口人,耕地10850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000元左右,在银川市刚过“及格线”。一年多来,我多次到永兴村调研,见证了村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规划先行,绘好发展蓝图

  我第一次到永兴村时,就感到村民们奔好日子的愿望强烈,一直在努力找路子。经过多年的发展,村子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乡亲们的日子有所改变,但离全面小康还很远。村里老人说:“村子就在滨河大道边上,紧挨黄河,交通便利,为啥日子过不到人前头?”村支书告诉我:“历届村委班子对于村子的发展没有规划,方向也不明确,村民们多是小打小闹,各顾各,成不了大气候。”

  带着问题,我召集农牧、财政、交通等部门开了个座谈会,乡亲们急切地提出了水稻种植、乡村道路、中心村建设等问题。我感到,要一揽子解决这些问题,规划是前提,是顶层设计,必须先行。我要求贺兰县与相关厅局共同帮助永兴村量身定制了总体发展规划,明确了村子定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力争用3年时间,将该村建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针对乡村道路建设,交通部门帮助制定了道路建设规划,力争用几年时间把乡村土路改造成标准化村道或水泥路等等。虽然都是土规划,没花多少钱,但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也很贴合村里的发展实际,不是好高骛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相互配套。再次来到永兴村,村民组成的维修队正在逐户整修线路和下水管道。村支书说:“规划定好了,觉得心里有谱了,知道该干啥、怎么干了,老百姓的劲头也足了,大家都铆足劲往前干呢!”

  这就启示我们,作为一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帮助村民做好规划,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当前,宁夏正在开展精准扶贫,也要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无论是自治区、市、县各级,还是具体到乡镇和行政村,都进行了详细摸底、广泛论证,一村一规划,一户一项目,真正做到了方向明、规划清、措施准,为干好工作奠定了一个好基础。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

  永兴村最大的优势是土地,人均耕地15亩左右,这在人多地少的宁夏川区是很难得的。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主要种植水稻,但地势低洼,没有退水沟道,水稻生长期间旱涝不均,有的旱死、有的淹死。加之种植方式粗放,水稻品质差、出米率低,土地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为此,我们在把水稻种植确定为永兴村支柱产业时,重点发展有机水稻,鼓励机械作业,走高端路线。2013年秋,永兴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了灌水问题。2014年又建了工厂化育秧大棚30栋、水稻高产示范园区2000多亩。村委会还在村民自愿的情况下,流转了5个村民小组的土地,每亩土地流转费650元,国家种粮补贴近100元,仅此一项每亩净收益750元,远远高于以往。除此之外,还利用滨河大道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优势,搞起了农家乐、垂钓渔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村集体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2014年春播时,我再次来到永兴村。一位村民说:“1200多亩稻子,短短3天就能种完,亩产还能提高200公斤以上,过去想都不敢想。”我了解到,2014年永兴村机械插秧4600亩,占到48%,在一定程度上告别了“一身汗两脚泥”的粗放式耕作,在机械化上迈出了一大步。同时,农牧部门还帮助村民引进了宁粳28号高产水稻品种和田间施肥新技术,解决了水稻品质问题。农技人员根据水稻长势情况分析,保守估计亩产在1300斤以上,产量翻两番还多。

  农村经济关键靠产业,有了产业作保障,才能真正脱贫致富。这是永兴村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启示。该村的发展之所以能呈现出勃勃生机,很重要的一点是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在宁夏,无论是川区还是山区,像永兴村这样的村庄还很多,加快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以产业化为引领,以现代化为方向,以特色化为优势,培育具有比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增收才可持续。

  技能支撑,提升致富能力多年来,永兴村大部分村民缺乏过硬的谋生手段,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也不高。2013年,随着机械插秧的推广和土地流转,部分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这部分村民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整合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计划,帮助村民提升职业技能。近两年时间,永兴村共举办了职业技能培训5次,培训了200多名村民。一批接受培训并掌握一技之长的村民进城务工,从事的工种有了一定技术含量,收入明显提高。土地流转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就地组建了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0多家农户参与,不仅在本村开展水稻种植、收割等作业创收,而且为周边村子服务。这部分村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村民。

  在永兴村走访和调研中发现,凡是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日子过得都不错,靠拼体力过日子的人家,都比较困难。仔细想来,农村和农民之所以穷,主要是穷在没文化、没知识、没技能上,宁夏100多万贫困群众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的状况。我们搞扶贫攻坚,要把提升群众的谋生技能作为治本之策,全面加强技能教育,增强老百姓创业就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一技之长,成长为有见识、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这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踏上农村繁荣、农业现代、农民富裕的康庄大道。

  聚焦难题,合力改善民生

  初次走进永兴村,我感觉到乡亲们有很多的不满意。许多村民在抱怨房屋保温不好、房顶漏雨、下水不通,等等。归纳了一下,问题主要集中在水利设施、交通出行、基本农田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调研中,我与相关部门、贺兰县交换了意见,进行了研究,大家都觉得村民们反映的这些问题涉及的项目、资金规模较大,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仅靠村委会和村民很难解决。

  从永兴村回来后,我协调农牧、国土、住建、财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帮扶村子实施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国土部门对村里3500亩低产田进行了综合整理;水利部门帮助新建了扬水泵站5座,对北大沟进行了砌护;财政部门帮助硬化路面7460平米,建设桥梁4座,等等。现在,村子大变样,小广场上栽满了各色花草树木,清一色的水泥路,出门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村里还新建了卫生室,配备了医疗设备,村民们可以不出村看病。更让我欣喜的是,群众的言谈举止中,满怀对党的感激之情,流露出一种幸福感,我也因此被感动和激励。

  永兴村在短期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自治区、市、县、乡原本都有安排,只是以前比较分散,撒了胡椒面,效果不明显。实践证明,在当前形势下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资源、捆绑资金、整合力量,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我思考,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宁夏地域面积小,村子也不是特别多,如果我们把各类资金都捆绑起来,各种力量整合起来,每年抓百十来个村,经过几年努力,宁夏农村的整体面貌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主动作为,激发内生动力

  永兴是1980年建村,最初叫“永星”。第一代村支书希望村子能早点富裕起来,将村名改成了“永兴”,希望村子“永远兴旺”。多年来,村民们始终没有放弃致富的梦想。历届村委会都千方百计为村民致富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带着群众挖沟挑渠、开荒整地,有那么一股过不上好日子绝不罢休的劲头。2012年,为了加强村委班子的力量,镇上选派了一名年纪轻、懂技术的科技副镇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通过组织培养、民主选举的方式,把村里有想法、能吃苦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新的村委会确立了把能人培养成党员、让能人带动村民发展的思路,通过“支部+合作社”的方式,培育了1家农业产业合作社和8个创业示范户,引导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向村民言传身教,提供技术指导。村上还开展了“民主议政日”活动,每月有1天时间,组织村民代表讨论水稻种植、道路硬化、中心村绿化等发展大事,群策群力,共谋发展。村民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他们集中大家智慧,制定了管理村庄的村民手册。以中心村的卫生保洁为例,推行了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村民门前“三包”,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理,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在的永兴村,“两委”班子一门心思带领村民谋发展;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全心全意奔富路,形成了一股正能量,用勤劳的双手把发展致富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永兴村的变化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离不开村民们的信心和能吃苦的精神。一个村子的发展,一定要激发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内生动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发展、干事业上,才能走得远、走得好。我们建设农村、发展农村,如果不能充分发挥村委班子和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凡事都靠政府,注定不会有大发展、快发展的,农民整体奔小康就成为一句空话。群众有了致富的意愿和自觉,就会主动想办法、找门路,积极主动干起来,建设新农村才有大希望。

  永兴村的发展是新形势下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生动实践,是从发现问题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梯次推进,是一条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通向幸福的路子。永兴村的变化,得益于规划、建设、产业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力,既有“输血”的外来助力,也有“造血”的内功修炼,而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我体会,农村要脱贫、要发展,关键是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技能培养、整合资源、改善民生,找到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顺应民意的路子。

  永兴,既是一个愿望,也是一种祝福。希望宁夏山川大地上的村庄越来越繁荣,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