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借生态文化之力促进绿色崛起
王焕丽 李娟
//www.workercn.cn2015-05-13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生态文化是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文化形态,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当前,我省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要实现绿色崛起,必须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意识。

  强化政府生态责任,树立新型生态文化观。首先,政府部门要明确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定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其次,政府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改变传统的高消耗的工作生活方式,把节约环保要求体现在每一个实际行动中。再次,政府要发挥在生态文明观念、生态道德以及生态法治方面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培育和提升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以及对生态保护的参与意识,引导和激励其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来。

  落实企业生态责任,强化企业家与员工生态文化意识,推进企业生态化发展。要把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文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首先,要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加强生态文化学习,培养生态意识、生态思维,强化生态文化理念。其次,加强员工的生态文化教育。着力强化员工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使他们的生态保护行动逐步实现由强制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再次,建立健全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把生态发展目标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构建企业的生态管理机制、生态创新机制和生态发展机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增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公民生态素养。首先,要强化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一是拓宽民众参与生态保护实践的渠道,比如通过监督企业生产、督促政府落实生态政策等实践活动不断激发民众保护生态的自觉性,以此引导广大民众转变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将生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依托学校、社区、大众媒体等对社会成员普及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相关生态知识教育,帮助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其次,完善法治,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环境权益,保障公民知情权,并建立公民诉求表达机制和环境权益诉讼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反馈信息机制,确保公民参与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再次,在全社会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使普通民众自愿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