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田素云 张雪辉
//www.workercn.cn2015-05-27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有力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这些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良好条件。从我省实际看,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从实际出发,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各地政府目前在住房、教育、社会保障方面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措施吸引农民工进城,但仍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城市房子太贵,看病报销比例低或报销困难,各种负担太重。如果能够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将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推动力。因此,应加快全国社会保障统一性建设,使得转移后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破除相关政策制定中的城乡差异,使农民进城后在住房、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是否正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的程度。要完善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供需信息的传递,帮助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规划转移的方向,确定自己的目标。考虑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居住地较为分散,同时现阶段网络在农村已经基本普及,劳动力市场应同时考虑采用网络形式,通过网络为供需双方及时提供所需信息。劳动力市场建设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指定有关部门对市场运行秩序进行监管。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一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训需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意愿,因地制宜地进行技能培训。从实际看,可分为实用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农业生产培训等,以切实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二是通过财政政策倾斜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结合当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就地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转移。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本地务工的比例有所增加,调查资料显示,家庭因素、交通成本、本地经济发展较快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由外转向内的主要因素,加快本地的城镇化建设,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农民工流动的新变化。要尽快完善交通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条件。我省已出台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各地应根据规划,统筹本地发展资源,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一批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特色小镇,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