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省委、省政府为了落实习总书记“环境美”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启动了“村庄整治”工程,取得重大成效。我长年在农村调研,目睹、体验和见证了省委、省政府“村庄整治”工程的起始、过程和成效,也看到了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巩固“村庄整治”工作成果方面的一些创新,如一些地方启动的农村“清水工程”,为巩固提高“村庄整治”带来了重大变化,特考虑提出如下建议:
一、“村庄整治”是推动农村“环境美”的重大举措
我与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农工办、省政府参事室、新华日报、省住建厅的同志一起对我省村庄整治的工作作了一次专题调查与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共剖析了6个县,详细地察看了20个村庄的整治情况,形成四点印象:
(一) 村庄整治是近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出彩点。多年来农村的环境状况,我们听得较多的反映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等。而经几年的整治,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群众的精神得到提振,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庄整治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又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我省的村庄整治是在全省范围内同步推开的,群众看得见,体验得到,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二) 广大农民对村庄整治的认可、满意和期望超过预期。调研中,听到的反映非常感人:开始时群众持怀疑态度,待效果出来后,群众自觉参加,有些农民不计报酬的出工;有些企业看到村庄整治效果后,主动捐款、捐物;有些群众主动把家里的砖头等材料交给村里铺路、修建;有些长期在外的人看到家乡环境整治好了,也愿意回来看看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农村通过村庄整治,也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群众普遍反映,环境整治,心情舒畅,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 基本上未发现大拆大建和负债现象。专题调研看了苏南、苏中、苏北6个县,共20个村。其中16个村,没有发现大拆大建和大兴土木的现象。另外4个村,村庄的整治是与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的,这些村从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作了一定的投入,其中一些通过农家乐发展,已经取得回报,有些村甚至是取得丰厚的回报。
(四) 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及时导入长效管理。村庄整治,群众满意,乡村干部也有成就感,现在他们最为担心的是反弹。村庄整治本来很难,但省委、省政府下了决心,部门齐心协力,还是基本干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1年启动,2012年初见成效,2013年苏南完成,2015年全省普遍改善,这些目标正在如期推进,也是完全能实现的。现在面临的主要任务,可能是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及时的导入长效管理。广大的农村干部群众充满期待,他们希望进一步巩固提高,而且希望能进一步把长效管理纳入公共服务的平台。
二、“清水工程”是巩固提高村庄整治成果的一个龙头工程
如何巩固村庄整治的成果?海安在村庄整治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地导入长效管理;另一方面注重把村庄整治引向纵深,他们启动了农村的“清水工程”,加强对农村水质的综合管理,深得人心,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确定了六项工作重点,值得借鉴:
(一) 开展清水工程示范区镇、村创建工程。对村庄河道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确保2016年,全县10个区镇和210个村全部达到农村清水工程示范镇、村标准。农村清水工程示范镇的区镇,其所辖行政村必须全部通过清水工程示范村创建。
(二) 大力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县水利局组织对河道沟塘(除通航河道)实施“以河养河”工程,对三级以上河道专门制定河道管护整理计划,保持河面清洁,切实解决有害水草治理和净化水质问题,达到“水清岸绿、经济生态”的目标。实施全县河道管理“河长制”全覆盖计划。实施农村黑臭河道治理工程。
(三) 全面开展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各区镇要确保2014、2015、2016年底污水处理厂运行处置率分别达到设计标准的50-75%、60-80%、80-85%。继续加大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范围。
(四) 开展重点污染源环境整治工程。组织实施工业企业水环境专项整治,对到期不能达标排放的单位一律实施停产、关闭。组织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范化整治,坚决杜绝畜禽粪便直排入河现象。
(五)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继续开展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加快城镇集中居住区污水集中处置。对所有建成和在建城镇集中居住区实现雨污分流改造。确保到2016年所有建成的城镇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
(六) 实施农业面源治理工程。组织实施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科学划定河道周边拦截区,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有效减少氮磷向周边水体的迁移,减轻河道污染负荷。
三、“村庄整治”、“清水工程”一件接着一件干,让习总书记“环境美”的期盼成为江苏农村的美好画卷
近期中央提出了“绿色化”新理念,国务院也提出有关农药、化肥投入“双降”的目标,农村水质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清水工程,既是对村庄的一个深入治理,更是对村庄整治的巩固和提高。水的问题,可能是目前农村环境的头等大事。农村的饮水,关乎农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的灌溉用水,关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农村的河道,关乎到农村的环境。清水工程是在多年前河道清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水源管理的一个龙头工程,它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人畜粪便的管理(厕所革命),垃圾的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秸秆的处理等。水的问题,一些地方积重难返,不是一朝一夕能干好的,建议借鉴村庄整治的经验和做法,用一个五年计划去抓好这件事,让清水工程泽被后代。
在环境治理问题上,传统观点认为:政府应该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为环境这种“公共物品”买单。但实际上,由于实施主体的单一性,缺乏有效的运作方式,由政府实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政府的财力有限。因此,农村“清水工程”无论是从治理的实际情况还是政府自身的承受能力来看,都迫切需要探索农村水环境的治理机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一些专家建议,市场化运行机制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 融资市场化。治理农村水环境,光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并且效率往往低下。农村水环境的治理要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行,多方面吸收资金,必须建立私营企业与社会资本能够进入农村水环境治理的企业投资和运行机制,通过搭建水务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和制度创新,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和信贷资金发展到信托融资、优惠信贷等多种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各种慈善事业及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来。
(二) 水权交易市场化。通过明确我省农村水资源的经营权主体,使农村有限的水资源改变无序的状态,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水资源污染无人管理的现象,降低水资源污染程度,通过建立农村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使有限的水资源在降低污染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三) 排污权交易市场化。当前农村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对农村水环境污染也较大,将排污权交易引入农村水污染的管理制度中,拓宽排污权交易范围,建立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即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物许可证交易市场和省内跨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权“交易”市场,从而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调节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缺失问题。(作者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