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法律管不了颜值歧视
侯学宾
//www.workercn.cn2015-08-19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高颜值”“小鲜肉”等网络词汇风行一时。几个高颜值的演员可以拯救一部烂电影,一个高颜值的运动员能让一个运动项目热度飙升。面对此情此景,不管是不是看得惯,人们估计都不会想到这里有法律什么事儿。

  我们切换一下场景:一个公司因为你长得丑而拒绝录用,一个法院会因为嫌疑人的颜值辩护而有所偏向。这不是假设,而是现实中的真事儿。前者,2007年上海发生了全国首例就业中的相貌歧视案,当事人秋子在招录考试中通过,却因为大头和相貌不佳而被拒绝。后者,2014年,一名美国男子拿长相帅来为自己的性侵行为开脱,认为当事人不可能拒绝自己,因此两人的性行为属于自愿。诸如此类的情况还很多,在就业、晋升、评职等竞争时,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反颜值歧视法呢?

  现代法治文明追求平等,但是平等的内容并非自始就一成不变。从追求宗教信仰上的平等到追求财产上的平等,从追求种族平等到追求性别平等,甚至这种平等的范围还包括职业、家庭出身、民族等内容,而法律就是维护和促进平等的重要武器。但是为什么美丑问题一直未能纳入追求平等的法治大业呢?一直到现在,也没见到有类似于种族融合促进会或者女权运动促进会的“美丑平等促进会”,甚至是“反颜值歧视法”等。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承认,法律确实管不了颜值歧视。

  首先,人们经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说法暗示着“高颜值”大行其道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是一种心理规律。这种现象和规律具有生物学上的根据,优胜劣汰的压力使得动物界需要更为优秀的基因传承下去,所以很多动物需要依靠颜值来获得更多交配的机会。人类也是动物界中的成员,只是我们诞生出了文明,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动物的某些本性。这种本性慢慢会累积为社会文化,甚至渗透到意识偏见中,因此“悦目情结”成为一种心理模式。也许这并不意味着真的不可改变人们的审美标准,但是依然无法改变标准的存在。

  其次,法律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调整行为,而无法调整人们的内心思想。既然要用法律来反对颜值歧视,那么法律的确定性要求必须存在一定的标准,并且这种标准必须具备客观性,诸如性别、种族和地域等问题。尽管有学者认为,美丽的客观程度要比人们想象的高,甚至在跨文化领域,人们对美的评判标准也几乎相同。但是如果美丽真的存在客观标准,反颜值歧视的法律估计早就会出台,毕竟这个社会普通人更占多数。所以,在审美问题上,主观性占据更大比重,既然美丑问题是千人千面,那么法律自身的确定性和一般性使得其面对这个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

  尽管法律不能管颜值歧视,但是生活并不会因此就陷入黑暗,因为美丑问题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是评价标准的一部分。如果宁泽涛不是夺得游泳世锦赛的冠军,那么他也只是一个帅哥而已,不一定为那么多人所知;尽管马云不帅,但是谁能否认他具有的成功魅力而使得其家喻户晓?在不麻烦法律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是理性看待自己的颜值偏见,让更多的因素进入评价标准中。(作者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