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此前他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美丽乡村为谁而建,这本来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过一些带有共性的偏差。比如总书记提到的以“涂脂抹粉”的方式搞形象工程,以大拆大建的方式搞村庄“改造”甚至让农民集体“上楼”;再比如,将一些历史悠久、山水优美的村落整体租给外地公司发展旅游业,一租就是数十年,本地农民不仅收益甚微或者完全没有分成,甚至还被整体迁出、异地安置……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城市本位”的建设思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初衷,当然很难获得农民群众的衷心认可。这些教训,在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应着力加以避免。本报近期推出的一批美丽乡村的典型报道,在“为乡亲们造福”上普遍做得不错。
南京“六山一水三分田”,建设美丽乡村有良好的基础。在年初举行的全市推动现代农业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上,市领导明确要求,要真正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南京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和精美的城市名片,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都市美丽乡村”是城市居民的视角,就是要让城里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农民幸福家园”则是农村居民的视角,就是要让农民收入有增长、人居环境有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有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提高。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将这两种需求统筹起来协调推进。而说到底,美丽乡村首先还是为了农民而建,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农民的需求、意愿与感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叠加作用下,中国乡村普遍呈现出人口向城市流动、村庄“空心化”趋势加剧的现象。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以点带面推动重构更加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这个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农为本”。落实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核心目标,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求我们坚守生态底线,持之以恒打造绿色发展品牌,实现改善农村环境与提升公共服务、推动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赢;要求我们不断致力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乡风更文明、乡情更浓郁,把乡村建成农村人舍不得离开、城里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孙中山关于乡村社会建设的构想 | 2010-07-06 |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 2010-07-06 |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休闲区 | 2010-07-06 |
发挥林区优势 建设美丽家园 | 2010-07-06 |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绿色发展 | 2010-07-06 |
突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宁波 | 2010-07-06 |
城镇化驱动文化转型发展 | 2010-07-06 |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重视空间正义 | 2010-07-06 |
着眼“三农”破局中部 从“两化”走向“三... | 2010-07-06 |
塑造乡村生活的自信 | 201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