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坚定找回蓝天的信念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9-08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更多

  

  刚刚结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带给人们的除了感动与震撼,还有对空气质量改善、蓝天重现的惊喜与期盼。

  此次纪念活动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既是一次找回蓝天的地方实验,也是空气质量改善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检验多年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一次重要契机。

  首先,此次空气质量保障明确回答了一个问题,即知道了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到位,污染就能控制得住。

  有舆论认为,特殊时期的蓝天短暂而美好,但这种“一下子”功夫不持久,然而,这些措施确保了纪念活动期间的优质空气质量,也证明只要肯投入,有正确的方法,蓝天可以留住。实践证明,我们目前对于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源、污染因子是相对清楚明晰的。就此次纪念活动空气质量保障而言,针对燃煤污染,对燃煤电厂检修、减压发电负荷;针对机动车污染,实施临时管控措施;针对工业污染,七省(区、市)9000个建筑工地实施保障措施。统一的部署,强化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8月20日至9月3日,北京连续15天达到空气质量一级优水平。实践效果证明,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方向、对策是正确的、有效的,减排的目标、重点是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还是去年的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类似的实验无疑证明了这一点。这也让公众看到了找回蓝天的希望,坚定了治污的信心,增强了治污的决心。

  其次,此次保障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将成为常态治理工作的借鉴。

  北京奥运会后,一些临时非常态减排措施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得以继续沿用,包括对机动车实施的限行措施,油品质量的提高和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逐步升级。此次纪念活动期间,包括APEC以及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都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认识,区域共治、联防联控是实现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保障。共享蓝天,需协同减排,需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重污染应急措施的联动。同时,从北京奥运会到此次纪念活动,机动车的减排措施对于控制机动车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要污染源的北京,应把治理机动车污染作为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方向,在提高油品品质、淘汰老旧机动车、管住大型车辆等方面持续发力。近年来,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强化,正在形成全民共同参与治污的新局面。公众主动响应绿色生活、低碳出行,企业自我加压限产,减少污染排放,有舆论认为,全社会改善环境质量的主人翁意识显现在此次的空气质量保障当中。为把这股力量进一步增大,更需要我们倡导和推行生活方式转变,降低社会活动排放强度,完善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格局。

  再次,此次保障工作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即减排和实现转型升级才是找回蓝天的根本性措施和长效机制。

  如何让特殊时期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蓝?本质还是减排。数字显示,8月20日至9月3日,北京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3.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6.7%、52.1%和69.2%,均达到了有监测历史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这些减排是靠临时性保障措施实现的,虽然见效,但在常态下实施存在难度。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改变发展方式中得以解决,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蓝天常态化,需要将“临时减排”变成不排污、少排污,将保障性措施变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带来减排的常态化。这个过程或许漫长、艰辛,但这才是实现蓝天的根本性措施和长效机制。

  随着纪念活动的结束,各项应急措施也逐渐终止,但公众对于蓝天白云的美好期望却在增加,对于良好环境质量的期盼仍在继续。对于实现蓝天常态化,这一次保障工作的成功,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决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