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无车日堵车,尴尬了谁?
陆娅楠
//www.workercn.cn2015-09-2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推行一个理念、一项公共政策,特别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恐怕不能光讲道理,还得通情理、给便利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9·22”无车日。又想起往年无车日的尴尬:为宣传无车日开辟的“无车区”内,绿色出行秩序井然,可周边道路却因为绕行车辆增加而拥堵不堪;无车日当天封存了公车,可第二天出行时间更长,因为得补办前一天的各种公务。

  无车日堵车,不是因为公众对绿色出行认知不足。这些年,减少机动车出行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堵的报道时常在媒体露面,百姓也耳熟能详。既然绿色出行的好处老少皆知,为什么大家开车出行的步子却没有放慢?

  说白了,推行一个理念、一项公共政策,特别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恐怕不能光讲道理,还得通情理、给便利,“听起来好听,做起来不易”往往会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讲究科学性,更得增加便利性。现在大家对出行的要求不仅是“走得了”,还得“走得快”“走得好”。这些年机动车道不断拓宽,但机动车非法占道,严重侵占了步行与自行车通行空间;高峰期公交车内普遍拥挤、舒适性差,也严重降低了公交的替代性。很多大城市的公交换乘系统也很不方便,比如在一些超大城市,市中心和郊区轨道交通接驳服务所需时间分别达到了十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绿色出行频频遭遇“红灯”,吸引力怎会不下降?

  即便为了公益,也得讲点经济。出门办事,得图效率。可调查显示,目前公交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却大于1.5倍,严重缺乏时效优势。人家开车一天见仨客户,我坐公交一天只能谈一笔生意,为啥我不舍小本、赚大钱?更何况,现在一些互联网出行工具不仅方便,还有“红包”相赠。换言之,没有实惠落袋,谁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耗费在等公交、坐公交上,只为图个绿色出行的名头?

  说千道万,公共交通政策切忌“单枪匹马”,必须打一套能让人尝到甜头、远近结合的组合拳。

  化解百姓出行选择公交的畏难情绪,首先得从硬件上少“为难”绿色出行者。让城市规划、交通布局、建筑设计标准等均体现公交优先、绿色至上的理念,这样才能让绿色出行者真正感到方便。

  公交服务本身也有很大提升空间。停车时间预估、线路动态调整、定制商务班车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善。现在社会资本进入商务班车等市场的积极性很高,百姓也欢迎,那么,那些阻碍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旧政策就该及时清理、完善。

  除了从头抓起,还得多管齐下。出行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小汽车产业的定位、燃油税费价格体系的完善,以及城市功能区的调节等,看似不属于绿色出行范畴,其实都是调控砝码,会深刻影响绿色出行的实质进展。

  进而言之,不仅是公共交通政策,其实任何社会改革的推进都是如此。以某项政策“一马当先”开局,往往需要多项配套政策齐头并进,且配套政策必须讲究可操作性。否则徒有美好的初衷与理念,改革仍会裹足不前。

  期待今年的无车日不再是绿色出行政策的“一日游”!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