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加强自主性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
杨芳勇 郭晓菁
//www.workercn.cn2015-10-19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志愿服务在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为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同时,在机制上逐渐暴露出持续性有待加强、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内容有待增强针对性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志愿者组织的自主性欠缺有较大关系。

  当前,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开展。从一些基层的情况来看,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做得不错,但是社会化运作的效果不明显,不少志愿者组织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运行,所开展的活动类似不同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活动,真正依靠社会化运作形成的社会性志愿者组织较少,导致党政支持的对象范围比较狭窄。一些社会性志愿者组织虽然能发现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但由于受资源缺乏、专业水平不高、执行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更好地有所作为,更谈不上自主有为地开展服务。为此,我国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来孵化和管理社会力量创办的志愿者组织,整合资源,保证服务的专业性,培养其自主发展能力,使基层的志愿服务丰富多彩、百花齐放。自主性是社会性组织得以长足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的重要前提。在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的今天,加强志愿者组织的自主性,必将激活更为强大的社会公益能量,使我们的志愿服务更加完善。围绕加强自主性,创新志愿服务组织的体制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应以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或者行业性组织为枢纽型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建立枢纽型的志愿者组织培育发展体系,使志愿者组织的培育发展有总有分、有序有力。同时,在“宽进严管”的原则下,开放对志愿者组织的注册管理,制定具体的分级考核细则,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创新运行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以枢纽型组织为平台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创设机制、服务推进机制,提升志愿者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提升志愿者组织的资源链接能力来提升服务质量;透过各种服务项目,向公众、政府及政策制定者反映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意见;归纳志愿者组织、服务对象以及专业人员对服务项目的意见,就某些问题提出规划与建议,并向决策部门反映。

  创新保障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这些保障机制包括针对不同来源的资金采用不同的资助审定机制,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公正、公开和透明;志愿者组织权益保障机制,提供更多人性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保险,使志愿者获得更好的人财物保障;志愿者组织规范约束机制,规定志愿服务不能随意而为,在不能提供服务时,志愿者要提前通知活动的组织者或找到接替者等。(作者单位:江西省社科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