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深入扶贫攻坚,啃掉贫困“硬骨头”,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重大任务。在奋力冲刺“十二五”、科学谋划“十三五”的关键节点,必须结合广西实际,明确主攻方向,创新扶贫方式,吹响“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冲锋号,确保到2020年,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全部“摘帽”,538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脱贫奔康目标、改变落后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好以下“三步”,凝聚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加快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立足“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模式转变。过去重安排、弱管理、轻绩效的“大水漫灌”粗放型扶贫模式,难免“漏人漏项”,精准度不高,而“精准滴灌”模式则能找准穷人、抓住穷根,进而有效解决过去一些扶贫项目扶强难扶弱以及“垒大户”等问题。在实践中,要以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为前提,完善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管理机制,并针对具体致贫原因,因户制宜,因户施策,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真正实现由“大水漫灌”变为“精确滴灌”,集聚人力物力财力确保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精准性。
坚持“造血”与“输血”的有机统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最终目的不仅要帮助贫困群众从生活上“解穷气”,更要从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续发展上彻底“挖穷根”。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救助不过是治标方式,要解决扶贫问题还需从长计议,即在短期集中力量精准“输血”的同时,更要注重长期“造血”功能提升,让“造血”锻造经济发展持续活力,进而彻底摆脱贫困。在实践中,扶贫模式必须实现从钱物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实现借助外力与自力更生和扶贫与扶志、扶技、扶智的有机统一,以及近期扶贫与中长期扶贫的有机兼顾,把“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帮扶”的协同效应释放出来,真正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
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和谐共振。追求富裕和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当今世界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无疑,“生态美”与“百姓富”是和谐有机的统一。因此,在实践中,贫困地区要牢固树立绿色开发理念,从实际出发,找到转化器,摸准平衡点,逐步构建低碳化、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的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养山富山”的新路子,实现生态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把加快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同步小康 | 2015-02-04 |
走好群众路线 创新扶贫机制 | 2015-02-04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2015-02-04 |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 | 2015-02-04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 2015-02-04 |
扶贫要扶人 扶志再扶智 | 2015-02-04 |
组织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 2015-02-04 |
区域扶贫中的观念更新和政策创新 | 2015-02-04 |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 2015-02-04 |
精准扶贫当依靠科学体系 | 2015-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