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权不能任性,为官当有作为。近日,湖北省出台《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实施意见》,从必须作为和禁止作为两个方面,为贫困县的行为做出限制、进行约束,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
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压力大,本就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扶贫的刀刃上。然而,一些贫困县发生的建豪华办公楼、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等问题,不仅令扶贫政策流于空转、扶贫资金陷入黑洞,更是给百姓谋发展、盼脱贫的信心造成严重伤害。一边享受贫困县政策,一边过奢侈浪费日子,同样也是影响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一大毒瘤。
贫困本应是上进的动力,越贫困越应该艰苦奋斗、不坠青云之志。如果越贫穷越奢靡,不仅遭人鄙夷,更会被时代唾弃,也难逃社会舆论的谴责,难逃人心良知的惩罚。
贫困县享受扶贫政策过“奢华”日子的根本原因,除有关领导政绩观存在偏差,很大程度上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对贫困县使用扶贫资金的权力进行约束。湖北省出台《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实施意见》的着眼点,正是紧抓硬约束这个限制权力的关键。这一制度设计,其实是源于中央的顶层谋划。早在今年初,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就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考核工作要引导贫困县把工作重点放到扶贫开发上来。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紧接着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通知》,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和禁止作为的事项做出明确限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约束的生命力在于问责。出台约束机制只是治理贫困县胡作乱为的当头炮,还必须打响监督问责的连珠炮。监督不作为,问责无威力,权力的任性怎可能自动收缩?监督是雷打不动的刚性制约力量。紧盯问题不放松,露头就曝光,松懈就问责,豪华办公楼还敢“招摇过市”?未富先奢的侥幸心理还会到处传染?
进而言之,对于贫困县“争戴贫困帽”“穷县富衙”“戴帽炫富”等问题,深化扶贫机制改革是根本出路。深化改革完善贫困县考核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才能真正让干部的思想“脱贫”,让群众生活致富。
着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 2010-01-22 |
着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 2010-01-22 |
着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 2010-01-22 |
论文选编(五) | 2010-01-22 |
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 | 2010-01-22 |
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 2010-01-22 |
贯彻群众路线 实施精准扶贫 | 2010-01-22 |
牢记“四有”要求 争做“四最”干部 | 2010-01-22 |
百名书记百句誓言 | 2010-01-22 |
做“四有”县委书记要重点解决好几个问题 | 2010-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