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让谣言止于“治者”
张成林
//www.workercn.cn2016-01-15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几则谣言在网上和微信朋友圈里流传,引起了部分民众的恐慌。一则称“省人民医院一孕妇因H7N9死亡”,部分民众很是担心,并相互转发。另一则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中心将在春节放假,提前关闭系统”,导致春节准备出国的市民甚为紧张。所幸的是,在谣言尚未广泛传播之时,卫计委和公安局等部门便迅速回应,证实了这些传言纯属谣言,并在报纸等媒介上及时发声,谣言瞬间自灭,民众疑虑得到有效缓解。

  年终岁末,事多繁杂,各种谣言往往不胫而走,引起民众恐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谣言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带来各种负面情绪,一方面是由于所传内容往往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是群众关心的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所传谣言的是与非,已经超出民众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是群众无法解释的事。正因为自身无法解释,却又息息相关,再加上民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倾向,使得谣言传播愈演愈烈。基于此,杜绝谣言的生存空间,关键在于借助外力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所传内容。外力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官方、专业人士、权威人士的专业、科学解释。因此,让谣言不攻自灭,需要政府部门抢在谣言大肆扩散之前,及时组织专业人士、权威人士迅速回应、及时发声。

  谣言似癌毒,扩散开来,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因此,对谣言非但不能置之不理,还必须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理。事实上,政府部门及专业人士回应的速度和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舆论的走向。以上述两则谣言为例,其之所以能够及时得到遏止,就在于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能够及时发声、迅捷回应。这也再次证明,应对谣言关键在于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回应及时,一是解释科学。而这两则归结为一点,就是让专业人士及时发声。对此,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然而,如何让辟谣之声传播得更快更广,考验着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也决定着谣言能否及时“扑灭”。对此,政府部门可及时借助纸媒、网媒等媒介,通过多种途径,将专业的辟谣之声广而告之,以正视听。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传播往往由于民众的盲目参与而愈益泛滥。对个人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传言,倘若自身无法合理解释,切莫盲目继续扩散传播,而应主动求助于专业人士,或向政府部门咨询是否属实。要知道,一次的哗众取宠,带来的可能是整个社会的混乱失序。坚决不做谣言的帮凶,不做谣言的二次传播者,应是每个人应守的道德底线。

  谣言的及时应对,既有利于缓解群众恐慌情绪,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还能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根据谣言及时回应百姓关切是政府部门应有之责。再加上,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更加隐秘,防不胜防,单凭“智者”已难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只有“治者”——政府机构时刻侦查舆情,跟上谣言的节奏,及时组织专业人士合理解释,并通过各种媒介将真相广而告之,才能让谣言“见光死”,才能避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