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我国城市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为我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城新区尤其应走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前列。近年来,秦汉新城作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的核心组团,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建设“文化之城、田园之城、健康之城”上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初步走出一条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路子。
统筹新城建设与文物资源利用。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秦汉新城范围内,西汉九座帝陵贯通东西,秦咸阳宫遗址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可以说,这里寄托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乡愁。然而,规模庞大的文物资源曾一度成为城市建设的“拦路虎”,项目建设与文物保护短兵相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让新城建设和文物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成为推进城市建设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让我们茅塞顿开。文物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且可以精神变物质,助推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我们一方面大力保护文物资源,另一方面加大文物资源利用力度,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承载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秦文化园、秦咸阳宫遗址公园、咸阳博物院、汉平陵邑丝路风情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都把延续历史文脉、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主线。同时,积极打造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区。
统筹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摊大饼”式扩张的老路子,可能在新城建设初期迅速塑形象、出效果,但长久来看,必然降低城市发展效益,甚至带来“城市病”,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要求背道而驰。秦汉新城是西咸新区面积最大的组团,但建设用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6,遗址保护区则占1/3.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是制约,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面积的遗址保护区是建设田园新城的有利条件。这些绿化地带既是遗址保护区,又是绿色隔离带;既是农业发展的载体,又是城市生态休闲功能区。我们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因天时,就地理”,依循自然山川、河流、塬台、林田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规划城市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渭河生态景观带、泾河生态景观带和帝陵遗址生态景观带,构筑南、北、中三条绿色生态景观长廊,绿色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统筹城区发展与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到了依靠创新驱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新城新区要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秦汉新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良好,具有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谐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围绕医疗健康和生物医药会衍生多种产业形态和大量就业岗位。打造健康之城,可以为推进创新发展、培育现代产业、扩大社会就业、集聚新城人气提供广阔平台。秦汉新城围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港、丝路健康文化输出地、中国健康科技引领区”的战略定位,将医疗健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产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力求实现健康医疗事业产业化、专业化;成立“秦汉新城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基因工程、干细胞工程、生物芯片技术等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科技研发平台、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研发—孵化—培育—产业化”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作者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