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精准脱贫要找准“穷根”
李再勇
//www.workercn.cn2016-01-20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全面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从“扶贫攻坚战”到“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从过程向结果的飞跃,更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有历史紧迫感,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懈怠。六盘水市至今仍有50.99万贫困人口,未来5年每年要减贫10万人以上。数字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是需要先找准问题。只有找准“穷根”,才能开好“药方”,靶向治疗。我们深入推进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找路径“四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转观念、转路径、转作风,把信心树起来、志气立起来、责任担起来。

  “穷根”在哪里?关键在于农村资源、资金、农民分散,形不成产业和规模;在于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双层经营体制“分”得不足、“统”得不够。

  “药方”是什么?是改革。

  改革,要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精确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而不能简单地搞“拉郎配”。六盘水市采取定人头看责任、定地头看产业、定龙头看就业、定户头看保障、定年头看成效“五定五看”模式,明确“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责任体系,对标对表、挂图作战,防止被平均数掩盖真问题。

  改革,要把脱贫需求和发展空间放在一起考虑,用可持续的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决不能“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要求,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路。我们整合了35万余亩集体土地、近50万亩农民承包地入股经营主体,整合财政资金4.4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9932万元、农民分散资金1.72亿元、社会资金24.06亿元,建成37个农业园区,培育185个企业、275个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使12.8万户44.3万农民变为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股东,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

  “三变”改革从根本上祛除了资源、资金、农民“三分散”这一阻碍脱贫的顽症,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了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脱贫之路。在瞄准同一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十项精准扶贫行动”,构建出“大扶贫”格局。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一步一个脚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位,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能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让所有地区、每一个贫困群众都不掉队。(作者系贵州六盘水市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