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全力打造河南省“水安全”环境
刘云
//www.workercn.cn2016-02-03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环境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着眼于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此举对河南意义重大。河南省是一个严重缺水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采,用水需求增加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谋划“十三五”发展中必须积极应对。本次省两会上,河南省环保厅厅长也表示,我省的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繁重。2016年,我省确定的水质目标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51%以上,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至19%左右。为此,我们特约请专家进行解读——

  认清“水安全”严峻形势

  水资源长期处于超用状态。河南属于典型的极度缺水地区,2000年以来的14年中有12年总用水量超过可用水资源量,仅有2000年与2003年两年基本持平,2000—2014年实际累计用差(总用水量—可用水资源量)累计达到1491.37亿m3,全省总用水量已经经常性超过水资源自然循环系统的动态水量,超出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

  重点发展地区水资源压力巨大。从省内各省辖市的情况看,用水量普遍超过可用水资源量,大部分地区用水压力都很大。在18个省辖市中,用水量进一步超过水资源总量的有11个,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商丘,集中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中原城市群地区和豫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地下水严重超采。在水资源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的情况下,大量抽取浅层地下水,甚至大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成为必然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全省地下水供水量在总供水量中的比例在40%左右,到90年代末则增加到50%左右,2000年以来接近60%。2014年,地下水源供水量138.78亿m3,占57.04%,高的地区达到80%以上,对地下水逐步依赖加大。

  随着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抽取,浅层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2013年末全省浅层地下水位与2012年比普遍下降,平均下降0.89米,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2012年同期减少28亿m3,2014年略有回升。2004年以来的11年间,地下水储存量有8年为减少,只有3年为增加,地下水储量呈明显的净减少趋势,1980年以来我省浅层地下水储存量累计减少104.2亿m3,地下水资源严重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严重透支。

  水资源利用已不可持续。长期看,河南水资源总量受到较为稳定的地下水资源量的支撑            3,基本维持在300亿m的水平上。然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水资源总量在2010年达到500亿m3的高值后,连年走低,已经连续三年跌破300亿m3的平均线,并且逼近200亿m3的下一个台阶。同期,由于用水量刚性增加,用水量曲线首先与下行的地下水资源量曲线形成剪刀差,继而与地表水资源量变动曲线形成剪刀差,最终与水资源总量变动曲线形成剪刀差,水资源利用难以持续。具体看,由于地下水长期开采不合理,局部严重超采,导致部分地区,特别是豫北平原一带超量开采浅层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漏斗区,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系统受到了明显损害。

  水污染加剧。根据2014年监测情况,河南河流水质污染严重,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Ⅲ类以上水比重仅43.7%,丧失了使用功能的劣Ⅴ类水比重达到31.8%;地下水井Ⅲ类以上水比重不足1/3,Ⅳ类Ⅴ类水各占1/3强,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态势。只有水库水质相对较好,Ⅲ类以上水比重接近70%,劣Ⅴ类水比重占到6%。此外,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堪忧。2014年河南省有164个水功能区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近期达标评价名录》,按照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有关要求进行评价,其中有93个功能区达标,达标率为61.2%,其中饮用水源区达标率为82.6%,工业区达标率为50%,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为46.2%,农业用水区达标率为54.2%,排污控制区达标率为0%(2013年),河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力促“水安全”措施落地

  未来全省的水资源配置只能是一种“存量配置”。水安全是指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能够在质和量上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当前河南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在既定水资源条件和用水方式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承载能力。更严峻的形势还在于,河南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任务还很重,用水需求增加与水资源支撑不足的矛盾还在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全省的水资源配置只能是一种“存量配置”。这意味着今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增用水需求几乎都需要通过用水效率的提高来满足;意味着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会进一步加深,需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进而以水定产,以水定城,进一步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诉诸于经济手段。河南省发展任务重,在最严格耕地管理制度条件下,尚有基本农田“上山下滩”的情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难免也要遭遇各类经济主体的抵触。因而,在水资源管理中,要真正把这种外在的、自上而下的、倒逼型的管理内化到各级政府及其各用水主体的行为中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必须诉诸于经济手段,让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要积极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为水权、水资源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城乡区域之间的流动创造条件;同时加快推进水价制度改革,提高水资源、水产品价格,让稀缺的水资源和脆弱的水环境、水生态通过水价格真实反映出来,让使用者为此付费。

  区域性缺水、城市缺水将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形式。河南不仅严重缺水,而且区域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耦合程度低,中原城市群9市和豫北3市GDP占全省的比重70%,但是其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40%。随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快,该地区水资源压力将继续加大,尤其是河南即将跨过50%的城镇化门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将会对水文、水质和地下水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推进城市节水,推进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探索新型的人水关系、城水关系,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应高度关注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和农业污染排放。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排放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城市生活污染排放和农业源污染排放呈上升趋势,河南水污染已经形成了点源与面源污染交织、城市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叠加的态势。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减轻城镇生活污染,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最终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中之重。河南省农用水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从供给侧看,由于农业用水效益较低,且具有阶段性、间歇性特点,很容易被挤占,我省用水短缺主要体现为农业用水缺口,未来农业用水的这一不利格局难以改变,还会发生受迫性农业用水转移。从需求侧看,用水需求还要增加,我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2年实现增长,粮食的增产能力接近极限,尤其是水资源的弦已经绷得很紧,但是距离1300亿斤的增长目标仍有近100亿斤的距离,需要继续增加灌溉面积、增加和保障农业用水。农业用水一直是用水大户,提高用水效率的紧迫性、复杂性都很大。当前,对于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各地都在探索,其中山西清徐县的做法是根据全县可控水资源量确定全县用水总量,再逐级分配到具体用户,并把分配给每个农户的水权转化为相应的灌溉用电量,通过对灌溉用电量的控制实现对实际用水量的控制,解决了分散农户用水的可计量、监测问题,促进了水权交易和节约用水,很值得借鉴。如果在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和农业补贴政策等方面同步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也是可以预期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用水向其他产业转移也是一个趋势,深化农业水权改革,有利于未来农业水权在产业之间的合理交易。(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处处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