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告别“奇葩证明”需要配套措施
魏哲哲
//www.workercn.cn2016-02-1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消除“奇葩证明”的生存土壤、解决滥开证明的问题,不仅需要简政放权、开出权力清单来堵住证明的出口,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

  春节刚过,人们对生活又寄予了新的期待和希望,这其中也包括更实的法治获得感。近日,随着公安部推出规范派出所开具证明、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等28项措施的出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让群众办事更简便,在新岁之首又被提到重要位置。其中,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奇葩证明”和证明过多过滥问题,更是引发社会关注和期待。

  很长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折腾了不少人,成为社会的痛点。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15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中,“奇葩证明”名列十大“痛点”榜单之中。“奇葩证明”之所以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是因为它集中折射出了民众“办证难”“跑证难”的辛酸,成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个标识。

  群众利益无小事。过去的一年,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15年,公安部官方微博晒出18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民政部则明确,今后除办理涉台和哈萨克斯坦等9国的公证事项外,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各地要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毋庸置疑,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确实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然而,由于配套规定未跟上、信息交流瓶颈未打破、诚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治理“奇葩证明”的对接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在一些地方,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上了禁开清单的证明依然不得不开。

  消除“奇葩证明”的生存土壤、解决滥开证明的问题,不仅需要简政放权、开出权力清单来堵住证明的出口,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是“奇葩证明”存在的重要原因,只有建设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才有利于相关部门以“公对公”的形式解决信息传递,而不是将问题转嫁给民众。

  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民众办事,这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和应有内涵。此次集中出台的举措,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逐一做好对接,确保每项措施都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可以说,这是对“奇葩证明”生存土壤仍然存在的正视,也是让民众少折腾、给民众更多便利的一个明确信号。唯有以此为契机,做好配套制度的细化和落实,才能消除“奇葩证明”和证明过多过滥问题,才能给民众带来更为切实的法治获得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