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法治意识体现了人们在执法、守法过程中的认知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从当前实践看,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应主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积极开展全社会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通过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素养,引导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三是培养对法律的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民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使法律内化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自觉行动。要充分体现法律的权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样才能使人们相信法律、信仰法律,以遵纪守法为荣。
四是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人们深刻认识和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墨子》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有重要影响。所以,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努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切实维护法律权威,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加快全社会崇法、守法、用法良好风尚的形成。
五是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鲜活的法律素材教育引导人们强化法治意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把警示教育与先进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具体的法律素材特别是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人们对法律要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从法治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法治意识植根于内心深处,实现法律知识教育向全民认知体系的有效转化。
对普法与公民意识教育关系的思考 | 2012-03-14 |
大力推进全民守法 | 2012-03-14 |
落实“六五”普法规划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 2012-03-14 |
公民守法四境界 | 2012-03-14 |
让全民守法成为社会常态 | 2012-03-14 |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2012-03-14 |
以法治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 2012-03-14 |
为法治河北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 2012-03-14 |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加快建设社会主... | 2012-03-14 |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2012-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