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手或许可以解放,但内心的工匠精神不能凋零。失去匠心、没有人的灵思照射的产品,必定传递不出心灵的温度。
说来令人惊诧。在伦敦,一名市政管道工人的年薪,大约有5万英镑。这是什么概念?当地的中产家庭年收入大致在4.7万英镑。也就是说,一名管道工人只要他不失业,全家不干活也可以“中产”了。他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当地公务员的水平!
这样的好事看上去挺远,但未必不会成为中国的趋势。这不,好消息马上来了——日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消息称,未来五年浙江将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100万高技能人才,打造具有创时代精神的大国工匠。而何谓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者。这些人被誉为“金牌”工匠,年收入或达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还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这个“金牌”工匠计划如能化为现实,一者高技能工人的待遇必能提升;二者对社会的职业导向也是正面激励,相信越来越多家长会对高职确立正面心态,也还这个职业本该有的社会尊荣;三者由此形成的社会热潮,必能对浙江孜孜以求的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推力。
中国越来越呼唤高技能工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顿时亮了全社会的眼。为何对高技能工人的渴求,会在这个节点日益高涨?老实说,中国不少企业,以前注重跑量,还来不及精雕细刻自己的产品。如今跑马圈地,打下江山,该轮到以质取胜了。莫要小看这个“质”。很多传统产品,实际并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比如一个书包、一个电饭煲、一个马桶盖,但人家就是做得尽善尽美、叹为观止,耐用度、舒适度、功能都胜出一筹,结果即便价格高出一大截,依然对中国消费者形成强大“跨境吸金”效应,赚得盆满钵盈。这对我们既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激励:要真正让制造业挺直腰杆,中国必须攻下这一关。而此处,大有用武之地者,工匠精神也。而这种精神的载体之一,就是高技能工人。
其实,中国本不缺工匠精神。中国人务实,漫长历史中实用性技术的突破灿若星河。往远了说,“士农工商”四民,“工”可是柱石之一。四大发明、古长城、兵马俑、赵州桥、故宫角楼,无不是工匠精神的极致展现。墨子是先秦大哲学家,但他一度热衷干木匠的活。诸葛亮战场上多少“木牛流马”,都是匠心独运。鲁班就更不用说,留下诸多神话般传说。只是,手工业遭遇大机器后在近代中国逐步走向衰落,“巧手”背后专注、精致的心灵也一并有些冷却。但现实证明,手或许可以解放,但内心的工匠精神不能凋零。失去匠心、没有人的灵思照射的产品,必定传递不出心灵的温度。
当然,工匠精神,并不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做工匠。工匠精神,也决不仅限于高技能工人。从一线操作工,到企业家、科研、设计、销售、售后都需要工匠精神。任何技,炉火纯青,臻于化境,即成艺。说到底,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执着、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中国重新涵养工匠精神,需要还一个个“工匠”应有的价值。政府加大培训力度,改革职业技能评价等制度;家庭转变求学、择业观念,千万别再视技术工人低人一等;企业的主导者,更要将工匠精神锲入骨髓,对企业里那些精雕细刻的“匠人”,给予应有的价值体现。
印度,这片土地依旧神奇 | 2009-02-02 |
印度,这片土地依旧神奇 | 2009-02-02 |
印度,这片土地依旧神奇 | 2009-02-02 |
印度,这片土地依旧神奇 | 2009-02-02 |
从青歌赛综合素质考看文化精神的失落 | 2009-02-02 |
从青歌赛综合素质考看文化精神的失落 | 2009-02-02 |
汪涌豪:从青歌赛综合素质考看文化精神的失落 | 2009-02-02 |
构筑六大载体 让学习动力不竭 | 2009-02-02 |
从墨索里尼纪念碑说起 | 2009-02-02 |
“中国精造”的工匠精神 | 2009-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