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精心设计建设的公园,不该行路难
邓辉林
//www.workercn.cn2016-04-06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钱肯定花了不少,设计也拿了大奖,向市民开放后却发现存在明显硬伤。硬伤得治,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在其他市政工程上重演则更加重要

  随着旅游渐入旺季,深圳湾公园最近又火了。阳春三月,去深圳湾公园的游客多起来了,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密集的游客使园内人车混行问题加剧,二是看到这个问题的人多了,“吐槽”随之增多。近日媒体聚焦这一“行路难”问题,显然也是在响应游客“吐槽”。

  (一)

  “人车混行”的“车”,是指自行车。这个问题严重吗?虽然报道中没有披露游客被自行车撞伤的情况,但的确有市民认为这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并表示公园内时常发生人车擦碰或人车相撞的情形,一些骑友骑车速度快,与行人争道更是险象环生。

  还记得前不久重庆巫山县一名老太太被儿童玩具车撞倒的网络视频吗?一些网友想当然地对老太太表示不满,并认为她“碰瓷碰出了新高度”,而记者调查发现,老太太确实被矮小的儿童玩具车撞成桡骨骨折,而且并未敲诈勒索儿童的家人。

  如此看来,人车混行对行人有不容忽视的危险。尤其是对那些蹦蹦跳跳的孩子和一些身子骨比较弱的人,自行车可以成为致命杀手。

  再说了,深圳湾公园本是给市民休闲观光的公园,如果游客需要不断躲闪迎面冲来的自行车,那就没法好好休闲了。

  (二)

  深圳湾公园人车混行,设计硬伤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公园有14个主题园,而建有自行车绿道的只有7个,其中仅有4个主题园的自行车绿道是贯通的,其余7个主题园并没有自行车绿道。另外,园内有4座桥,只能人车共行。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骑友如果想骑车去或到园内一些地方,就不得不与步行游客混行。把骑友逼成威胁行人安全的“危险分子”,这个板子必须打到设计的短板上。

  百度百科如此介绍:“历时8年规划设计建设的深圳湾公园”,“该项目曾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评选的第九届风景园林奖设计类杰出奖、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获奖项目(深圳市)一等奖”。

  建设时间很长,主题园就有14个,钱肯定花了不少,设计也拿了大奖,向市民开放后却发现存在明显硬伤。硬伤得治,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在其他市政工程上重演则更加重要。

  (三)

  一些骑友的责任,也不能都推给园内设施。

  有人提出,全园内可骑行道路与人行观光道的连接处有113个,从这些连接处自行车可轻易进入人行观光道。没错,客观条件为一些骑友“越轨”创造了便利,但并不是为了鼓励骑友这么干。一般来说,现代建设工程讲求开放、通透,如果把人行观光道与可骑行道路用隔离栏隔开,反而可能破坏公园整体景观。许多大马路与人行道也没有隔开,但这并不是为了鼓励行人冲上机动车道去“碰瓷”。有“越轨”的便利而不“越轨”,这就是素质。

  还有一些报道提到,有的骑友不听园内工作人员引导,强行闯入人行观光道,这更是赤裸裸的素质问题。为了解决人车混行问题,硬件设施肯定要改进,但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提升一些游客的文明素质同样必不可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