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应为婚丧嫁娶情与利的纠缠解结
周理松
//www.workercn.cn2016-04-13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今生活的快节奏,似乎并没有使人情礼节之风有所淡化,普通百姓如此,精英阶层亦然,官员群体中某些人,似乎更是热衷于此。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消息,“八项规定”出台三年多来,各地查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问题近万起,被追究的党员干部逾万人;今年年初公布的88起违纪案件中,大办婚丧喜庆问题最为突出,有21起,占四分之一。

  婚丧嫁娶乃人生大事,郑重操办一下本不为过。但作为具有一定身份的党员干部,其处理个人事项的一言一行,对普通百姓不免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若过度或不当,则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遗憾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喜”到临头,不大办一下,借机实现一下自己某些特定的愿望,总觉得心有不甘,甚至有的宁可丢官离党,也要把喜事办得轰轰烈烈。

  怪哉?似也不怪。情与理的表面冲突,其实是情与利在纠缠作怪。《红楼梦》写到贾敬服丹身亡,宁府为其大办丧事,“丧仪焜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所到宾客均有价值不菲的礼物相送;死者的儿子贾珍、孙子贾蓉在其父亲和祖父的灵前哭得最伤心,同时也最能忙里偷闲,与随贾珍的岳母前来协办丧事的尤氏姐妹打情骂俏,极尽男女风流之事。从贾府丧礼的宏大场面和贾氏父子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丧礼所承载的不单是活人的悲伤、晚辈的孝心,而且还有更多的附加功能,诸如收敛钱财、联络感情、显摆富贵、迎合时俗等。对此古人精通、今人神会,官员们当然深谙此道。

  收敛钱财之于喜事似乎顺理成章,因为钱物是表达人情礼节的物质载体,以此载体的轻重贵贱来衡量来宾情意的分量;联络感情和显摆富贵属于喜事的心理调节功能;迎合世俗是出于现实的需要。统观这诸多方面,喜庆之事大操大办,既有情感表达的需要,也有利益驱动的原因,还有面对现实的考量。因此,对党员干部此类违纪行为的治理,似应在惩戒和遏制利益驱动、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典型案件的现身说法等方面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在规范喜庆礼节形式、控制喜庆礼节规模、弘扬其正面功能作用方面下功夫,如尊老爱幼、亲情关怀等,减少其不必要的附加值,如借机敛财、拉帮结派等。

  由此看来,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笼而统之予以处罚,并非万全之策,因为当事人敢冒风险违规,其内在动机是复杂的,对所付出的代价,也并非完全没有经过一定的权衡与掂量,否则,就很难解释那些宁可为此丢官或放弃光明仕途者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在规制人情礼节方面,面对情与理的缠绵、情与利的纠结,应当用一种更现实、更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对利用职权,借办婚丧喜庆之机大肆敛财的官员,根据情节轻重,一律予以处罚;对喜庆之事大操大办而未敛财者,重在教育和心理引导;对党外群众和非国家工作人员,有借机敛财者重在教育,无敛财行为而大操大办者,则应予以宽容体谅,同时向其宣传先进的喜庆风俗理念,以期接受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价值观。

  规制人情礼节,决非纪检监察部门一家之事,党和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每个与婚丧嫁娶等事有交集的人,都是优规良俗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作者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