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城市升级只争朝夕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4-18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过去的一周,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或许是打通断头路。我市五年将打通17条跨铁路断头路,今年有10条纳入城建计划。九省通衢的武汉,铁路网线发达,但也因此而形成一些被铁路围困和分割的片区。过去,像南湖、百步亭等区域居民不多,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狭窄的涵洞已经明显无法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明明是同城,出个门却异常艰辛,这不仅是居民的麻烦,也是城市发展的掣肘。

  铁路兴城,铁路困城。时间像一个魔术师,让城市不断褪去旧日的轮廓;城市像一个孩子,骨骼咯咯作响,永远不断的自我挣脱。铁路“兴城”与“困城”之间的矛盾,体现城市建设发展的内在张力,它的背后正是一场华丽蝶变。打造“三个升级版”,我们的城市正式向一流品质迈步前行,翻看每一周的新闻事件,一种只争朝夕的激烈气氛跃然纸上。

  申报“设计之都”

  很多人喜爱旅游,去另一个地方寻找与众不同的亮点,感喟于一种别致的生活和情调。其实,那些能打动人感染人的惊喜,不仅只属于一个地方,更来自于人的丰富创造力。武汉定位于成为一座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往往让人想到许多世界样本,但在高度完善的城市功能基础上,武汉就是武汉,不是北京上海和纽约。一座城市要脱颖而出,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上周六,野芷湖西路的武汉创意天地雕塑广场上,由市委宣传部、市城建委主办的“武汉申都·设计创意市集”盛大开市,来自武汉本土及国内的青年原创设计师,摆出50多个摊位,展示自己的手工设计或创意产品。创意市集开市,意味着武汉向联合国申报“设计之都”正式启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让市民动手参与设计,让设计无处不在,让灵感随时涌现,把梦想变成现实,就会新意迭出,百看不厌,这样的城市,才称得上“设计之都”。

  环东湖绿道

  刚刚在“汉马”上惊艳了一把的东湖绿道,建设工程一直在持续推进中,最近又有了新进展。上周记者获悉,今年底,随着环东湖绿道全线建成开放,不仅打破了东湖主要景区及沿线部分单位的封闭格局,东湖风景区的免费游览区域也将扩大,磨山景区将开放北部区域,楚风园将成为环东湖绿道的主入口驿站。

  东湖之于武汉人,就像是一位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每个家庭都不乏几张在东湖的老照片和新留影,见证一段段出游的美好回忆。作为最具武汉特色的老景区东湖,几经改造修整,陆续免费开放了多个园区,不断向市民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游人。环东湖绿道的完工,则锦上添花,愈加让城市与湖浑然一体,打通景区内外,让整个东湖片区都如入画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东湖这张老名片正和武汉一道,日益焕发着新的活力。

  整治沿江港口岸线

  说起武汉,免不了谈码头,这与武汉沿江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如今,水运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运输通道,但武汉的沿江地势依旧,而一系列与长江和码头相关的问题也不得不提,非法采砂、非法码头亟待整治。今年3月,我市启动全市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而今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丰富的沿江岸线是武汉的天赋资源,如何利用和维护好岸线环境,是武汉一直以来的重要课题。话题虽老,但新问题不少。生在江边的武汉人,见证了长江生态的变化,毋庸讳言,长江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是让人痛心的事实。作为江城的武汉,对长江不仅有感情更有责任,沿江港口岸线的整治,不仅关乎武汉的沿江景观,更是保障航运和生态安全的紧迫需要。

  升级临时救助制度

  最后来说两个民生话题。上周,《武汉市实施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开始在市法制办官网上征求意见,首次将办理了居住证的外来人口纳入了救助范围。凡认为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

  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都是武汉的一分子,都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当他们陷入暂时的困境,城市没有理由不向他们伸出援手,助他们渡过难关。城市发展向快向好,不断走向高峰,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好处落到人民身上,让老武汉和新市民都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和可靠,体会到城市升级给普通人带来的利好。

  普及“一场两馆”

  2020年,七成以上城区都有“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就在身边,做到“健身就在绿道上,健身就在公园里”,这是上周举行的2016武汉市群众体育工作会带给我们的好消息。换言之,五年之内,大部分市民就能轻松愉快地健身了,不用发愁没有运动场地挥洒汗水。城市功能升级,不光看路宽了、楼高了、车多了,人能去的地方更多更方便、体验更好了,城市升级才是真到位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