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高温挑战,应对需给力
杜博
//www.workercn.cn2016-07-29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年都有高温挑战,都需要绷紧“安全度夏”这根弦,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久久为功。唯有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才能让清凉惠及每个人。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未来几天,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在内的地区还将接受高温考验。骄阳火力全开,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上海、安徽、山东等地均已出现死亡病例,我省因中暑就医的患者人数也大幅增加。

  持续高温是一种亟须被正视的气象灾害。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摄氏度称为高温,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称之为高温热浪。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与严寒、暴雨等相比,高温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一旦疏忽大意、应对不力,高温很可能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丝毫不亚于其他气象灾害。

  曾造成严重影响的一次高温灾害发生在1995年7月,一场热浪袭击芝加哥,短短5天左右时间,造成73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贫困群体、病人和老年人。据报道,此后虽然热浪逐渐消退,但当地马上建立高温应急系统,可以在1分钟内联系到1万名老年人,以确认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也有专门负责老年居民的警察定时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此后一个月,芝加哥又遭受两次热浪袭击,政府启动高温应急预案,没有人因高温致死。高温热浪从此被视作一种灾害,当地的热灾应急机制也被美国多个城市相继效仿。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气候问题更为关切。此次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除了及时准确发布气温动态变化,更要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公共管理措施,对高温可能带来的风险加以规避,并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本地情况特点的高温应对长效机制。

  实际上,早在2014年《杭州市高温天气应急预案(试行)》就规定,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后,环卫工人停止当日高温时段室外露天作业,学校必要时停课;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后,室外露天工作者应得到有效保护,限制户外连续工作时间等。全省许多城市都相继推出高温应急预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充实举措,不留任何死角,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热浪肆虐之时,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筑牢高温下的民生防线。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重点关注城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关注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露天工作者的健康和权益,及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和防护措施,确保防暑降温涉及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持续高温考验着公共治理能力,也为民生领域提升带来契机。尽管本轮高温下周将有望逐渐缓解,但每年都有高温挑战,都需要绷紧“安全度夏”这根弦,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久久为功。唯有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才能驱散热浪,让清凉惠及每个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