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脱贫攻坚要强化系统思维抓住关键
任杰
//www.workercn.cn2016-08-12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之后,按中央要求整体脱贫摘帽,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必须回应的群众期待。在脱贫攻坚中,要强化系统思维,抓住“基础、路径、保障”三个关键,注重“内外兼修”,形成闭合推进“链条”,坚决打赢这场战役。

  抓住关键,就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大思维方法之一,也就是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思维方式。在脱贫攻坚中,必须把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思考,夯实思想、经济、干部三个方面的基础,从整体上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夯实思想基础。要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发展信心,消除“意识贫困”,秉持民生情怀,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夯实经济基础。要从本地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出发,选择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延伸链条,打造品牌,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三,要夯实干部基础。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政治要求和省委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加快打造一支想抓落实、敢抓落实、会抓落实的脱贫攻坚“铁军”。同时,要精准选派对群众有感情、年龄轻、有潜力的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引导他们在服务群众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增长个人才干,努力把党员干部的心与广大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只见公仆不见官”成为常态。

  抓住关键,就是要运用系统思维,精准确定脱贫攻坚路径。 “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精准思维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体现,展现了对脱贫攻坚规律的精准把握,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总方略、总路径、总遵循。在脱贫攻坚中,必须始终聚焦“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理性确定脱贫攻坚路径,用看得见能增收的富民产业、搬得出住得稳的搬迁政策、保基本能兜底的民生举措,帮助广大贫困群众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结合县情实际,统筹实施移民搬迁“挪穷窝法”、发展产业“增收入法”、发放贷款“帮创业法”、组织带动“传帮带法”、政府包揽“总兜底法”、教育扶贫“断穷根法”、土地流转“双收入法”、开发岗位“促就业法”、救灾救助“救急难法”等方法,让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有保障,生活有尊严、日子有盼头。对非贫困村,要针对贫困人口占极少数的现状,坚持“缺什么扶什么、干什么帮什么、怎样干能见效”原则,因户施策,用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帮扶措施解决贫困问题。

  抓住关键,就是要运用系统思维,综合强化脱贫攻坚保障。脱贫攻坚是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共同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一是强化法治保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对象识别、规划编制、项目论证、资金使用等环节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惩戒力度,以“零容忍”对待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让资金用在真正贫困的群众身上。二是强化督查保障。成立专门的巡视督查组,按照“全覆盖、无盲区、经常化”要求,不放过一镇一村、不遗漏一户一人,倒逼镇办和部门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三是强化考核保障。将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全县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四是强化问责保障。制定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红线”、“高压线”,用刚性纪律要求约束干部,使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明法纪、知底线、尽职责、不逾规。(作者系长武县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