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在以低价策略拓展乘客市场后,网约车只顾着报复性攫利,不把安全当回事,那么这个平台迟早被糟蹋,成为另一个被“革命”的对象,一如它的前身——传统出租车市场。
国内一位“优步”司机,因与女乘客发生争执,露出下体公然侮辱女乘客。面对如此恶劣行径,优步公司仅予禁止接单一周处罚,且声称司机与平台无雇佣关系。对此,新华社直呼处罚太轻。
网约车行业,从最初的社会热捧,到近来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包括司机和乘客正在零散的舆论场累积着越来越多的诟病,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犹记得,滴滴、优步合并消息出来当天,笔者问一位司机:你怎么看?他回答好日子到头了!他意指两家公司给司机的奖励和给乘客的折扣都会减少。当时各类媒体选取公众声音时,这种担忧相当主流。而为了打消社会疑虑,滴滴、优步立即站出来宣称,将继续保持优惠。当然,这种承诺已被他们自己不断提升的车费所背弃。
然而,车费真的是最重要的吗?现在一些舆论,也包括一些乘客,特别是一些网约车平台公司,始终盯紧着价格。这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唯一值得担忧的就只应该是价格。但细想之下,此中大有问题。且不论,违背市场规律的过低价格,本就不应被奢望。更重要的是,一些平台公司自始至终拿低价作诱饵,这固然为他们迅速打开市场,然而也误导了公众对网约车更为重要事项的期待和敦促。那就是——安全。
公众对网约车的欢呼,与对传统出租车市场的不“感冒”是同一进程。然而,今天回顾,当初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传统出租车价格高而不爽?传统出租车真正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传统出租车的不可即性,亦即打车难。这让许多城市居民苦不堪言。二是服务质量。许多出租车公司并未担负起管理平台的责任,司机拒载、抽烟、打电话是常事。这导致许多民众乘坐体验相当差。
这二者既是对“老玩家”的诟病,也是对“新玩家”的期许。然而,“新玩家”表现如何?毋庸置疑,通过分享经济发掘,网约车确实解决了打车难问题。但是,服务质量特别是最最重要的安全呢?恰在此问题上,网约车行业表现很差。
回到辱客事件,这不是个案。前几天,有滴滴司机运营过程中直播女空姐言谈举止,引发一番风波。在浙江宁波,前段时间有网约车司机在微信群公然散发偷拍女乘客的照片,还威胁举报者。在上海,有网约车司机公然猥亵女乘客。这样的事例不少,一次次冲击公众的安全神经。然而,网约车平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了吗?
有一种说辞来自优步,即认为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只是提供“算法”。包括一些舆论和平台公司的自辩中,都可见这种逻辑。然而,这些平台最初也许只是掌握了互联网技术,可一旦互联网加上了公共交通,还以为自己可以回避公共安全管理责任,那就站不住脚了。你把公众聚集到你旗下的平台,却只顾着抽成,不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哪有这样的行业,哪有这样的好事?
随着安全事件增多,需要让公众从不切实际的低价迷恋中清醒过来,敦促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沉迷于低价,会让企业不愿意为安全加大投入,最终反害了自己。也需要让企业从那种“与己无关”的商业逻辑中清醒过来,切实采取有效举措。这方面可为、应为的有很多。包括车辆安装摄像头、一键报警设置、保证金制度、司机门槛把关、纠纷处理人员增加、惩罚制度完善,等等。一些制度,此前的网约车管理条例已有初步规定,关键是要落实到位。而监管也要切实作为,不做看客和只动嘴皮的“说客”。
如果在以低价策略拓展乘客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后,只顾着报复性攫利,而不把安全当回事,那么这个平台迟早被糟蹋,也迟早要成为另一个被“革命”的对象,一如它的前身——传统出租车市场。
让市场决定网约车的去留 | 2016-03-15 |
网约车“共享”属性多过“高端” | 2016-03-15 |
监管网约车,政府、平台一个都不能少 | 2016-03-15 |
网约车新政是开门立法的典范 | 2016-03-15 |
网约车合法后必须更安全 | 2016-03-15 |
网约车新政,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范例 | 2016-03-15 |
充分交流减少“信息逆差” | 2016-03-15 |
滴滴会成为超级出租车公司吗 | 2016-03-15 |
规范网约车服务应突出乘客本位 | 2016-03-15 |
合法化只是网约车发展第一步 | 2016-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