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仿佛似、江南岸。”记忆中故乡的蜿蜒小溪流出多少美妙风光和悠长回味,缕缕炊烟寄放着多少人深深的乡愁。农村,承载着六七亿人的生产生活,谱写了“中国梦”最质朴最真实的篇章。美丽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命题,农村美了中国才是真的美。农村“富起来、绿起来、暖起来”,才能真正美起来。
生态环境建设助推农村“颜值”美,绿起来才能美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起来是农村美起来最直接的要求,生态环境建设是绿起来的前提和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当绿树青山不在,清新空气不在,甘甜纯净流水不在,农村的美就消失殆尽了。“脏、乱、差”是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加以治理。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长效保洁机制。建设与保护并举,坚持环境卫生管护城乡一体化。分清各县各镇各村职能,各尽其责,使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在保持原有内涵的前提下,统一规划村庄布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安排农田、建设与生态用地。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危房改造、沼气建设、安全饮水及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工程的进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把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重要的工作,坚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引导全民参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结合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庭院环境面貌的好坏关乎整个村庄的环境,更是农户文明素质高低的体现。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等省市先后开展“优美庭院”、“美丽庭院”建设,湖北的宜昌、鄂州也积极建设“美丽庭院”,创建美丽农村。让农村美起来,就要发动农村的每一户家庭行动起来,以家庭为单元,在全省掀起“整洁庭院,美化家园”的清洁热潮,使村容村貌、村庄绿化、文明新风得到改善和提升,使农村“颜值”高起来。
产业绿色创新发展凝练农村“内在”美,富起来才能美起来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用绿色理念发展农业。让农村美起来,首先应该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经济发展是前提。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的新发展,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坚持产业绿色创新发展之路,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民笑起来,农村也更美起来。正视与改变过去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增产的农业生产模式,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添加剂的用量,杜绝危害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事故,让农业成为放心产业、绿色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全员参与,合理补偿”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增强消费信心和购买意愿。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循环农业。探索农村多业态发展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推进农村全方位发展。积极探索农业和工业、旅游等业态的融合。特别是按照中央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关要求和精神,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农业发展、脱贫致富等有机结合起来。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农村休闲、健康、养老新功能,打造农村旅游升级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辟农村居民发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落实农业科技政策,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建设路径,提高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水平。农业生产决不能再走传统的“靠天收”老路,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现共同富裕。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对其进行精准扶贫,将扶贫力量准确地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加强扶贫力度,扶贫方式应实现由单纯“输血”向增强“造血”的方向转变,实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等新兴扶贫路径模式。各地政府应积极出台各项扶持贫困乡村、贫困农户的有效政策,积极采取落实定向减税费、普遍性降费、财政贴息担保贷款等措施,引导贫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鼓励贫困农民就业、返乡人员创业等。
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气质”美,暖起来才能美起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武装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深入持久地开展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宣传教育,夯实乡村文明根基。政策暖人心、邻里和睦人心暖。农民的心暖了,农村才有可能美起来。要让农民的心暖起来,必须要有科学的政策和落地的措施。积极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密切围绕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现代市场观念,提高致富、创业本领。开展法制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和科学素养。
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灵魂、以现代文化内蕴为引领培育优良家风和文明乡风。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要在农村广泛开展诚信、忠孝、勤劳、节俭等优良传统文化和家庭文明教育,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在每一个家庭。文明乡风是农村内质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靓美丽农村需要文明乡风。实现文明乡风在农村的扎根,首先应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丰富乡风文明宣传教育方式,结合农村、农民实际,组织开展各种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真正让文明思想、良好风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扎根,让文明乡风在农村扎根。其次,制定完善乡规乡约。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动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深入其中了解其所需、所想、所盼,以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规乡约,鲜明正确价值导向,引导村民争做讲文明、树新风、破陋习的文明带头人。最后,加大农村文化载体建设,建立农村图书馆、大戏台等文教娱乐基础设施,为农民群众学习现代先进文化提供条件。
多形式、多渠道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升农村文明水平;关爱留守儿童,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民风民俗是农村最深层、最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美。农村淳朴健康的民风民俗要保护并弘扬,农村要加大力度繁荣农村文化。保证文化站、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普及率。让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加快留守儿童救助站、公共福利组织、教育机构等组织建设速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农民接受技能培训提供条件,使农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高校对农村输送人才,鼓励涉农学科专业人才为农村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技术服务,采取优先就业和升学的方式鼓励人才到农村服务。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并提供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素质。
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办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把完善的医疗保障送到农村,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确保医疗安全。重视健康教育,坚持预防为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在农村严格执行,确保应保范围内的农民享受应有的权利。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完善救助制度,保障农村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建立福利基金,对孤寡老人、重病大病、伤残严重、特困户等重点救助对象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对于农村老龄人口,组织专人定期上门提供生活服务,保证留守老人的正常生活。(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