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写在第四个全国扶贫日
大同市政协副主席王剑辉
//www.workercn.cn2017-10-17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为山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敢担当者担当,加大对扶贫干部的组织保障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带着党的重托,带着贫困群众的期待,扶贫干部深入扶贫攻坚一线,不达目的绝不收兵。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扶贫干部既是助攻部队,也是中坚力量。正是有了扶贫干部的“绣花”功夫,才有了我们当前减贫的丰硕成果。在此过程中,一些扶贫干部甚至把生命献给了伟大的扶贫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号吹响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在不断探索扶贫长效机制的同时,也在制定扶贫干部考核管理机制。这其中,既有责任的压紧压实,也有对扶贫成效的检验;既有严格的考核管理,也有对优秀扶贫干部奖励与重用的导向。可以说,在各种责任倒逼和激励机制等多重作用下,扶贫干部的干劲儿更足了,组织部门选拔重用干部的旗帜导向作用也更加鲜明了。

  扶贫干部不仅代表自己,他们撑起的是共产党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自信和政治担当。对扶贫干部,应该严格要求,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关怀。要旗帜鲜明为扶贫干部撑腰鼓劲,为他们在基层一线扶贫给予组织上的关怀和关心。要着力在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补贴、人文关怀、抚恤救助等方面给予保障,为敢担当者担当,为敢负责者负责,营造更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内生动力,多措并举确保脱贫成果持久稳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群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战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提高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一些贫困群众的不良观念和心态,值得引起注意和深思: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认为帮扶干部比自己更着急,自己不脱贫干部难交账……诸如此类观念和心态,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由此可见,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扶贫攻坚不应只简单盯在给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以“扶志”“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好习惯还需要好引导。应大力倡导“靠贫困主体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有尊严的脱贫”,通过宣传和引导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向和氛围,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观念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确认”的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再比如,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应当用好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注重实效,以高效务实之功确保精准脱贫之实

  当前,基层县、乡、村都在为脱贫攻坚想办法、出实招,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基层脱贫攻坚的招数却是一张张密密匝匝布满数字的表格,表格里存在一些杂糅的数据,这种“精准扶贫”变“精准报表”的现象,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通过表格来了解农村情况,这种数据化是必要的,但“报表化”是服务于扶贫行动的,是精准扶贫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应该更加科学地设置脱贫考核目标,依靠信息化技术改变考核方法,变工作结束后的考核为在工作进程中的自行监督,使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相得益彰;变单一的考核目标为客观准确采集的多个考核因子,不仅考量更加全面而且指标相互间可以印证,杜绝人为造假,杜绝虚报脱贫数据。

  在具体操作上,应该改进表格设计、填报方式,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应充分重视表格的功效,充分发挥在表格工作方面有特长的部门如统计局、调查队的作用,把它与扶贫工作有机融为一体,使工作更严谨、更有效率。

  扶贫领域的表格问题背后,折射的是体制层面、技术层面等多个方面的大问题。要想根除“精准报表”这一顽疾,亟须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长效的脱贫致富之基

  过去,我们在发展中吃了一些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强调经济发展,而人为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一定要避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习总书记来山西视察时提出“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的要求,就是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很多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些地区开展产业扶贫首先就要解决“绿起来和富起来”的问题。发展生态产业模式,不仅要在扶贫开发中不损害环境,同时要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受益,真正实现“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绿起来以后还要以市场化形式运作,产业扶贫不仅要尊重自然规律,还要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引导扶贫地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扶贫在确保普惠性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讲经济效益,一方面要保证贫困群众真正能从产业体系中“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企业能从产业项目中获取合理回报,只有共赢才能筑牢长效的脱贫致富之基。

  关注儿童减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消除贫困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关注,兼顾好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减贫,尤其是儿童减贫的统筹推进十分必要。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发展是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脱贫攻坚,不能让贫困孩子在起点掉队。

  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实施针对儿童贫困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未成年贫困群体的保障机制;确保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学习教育补贴、义务教育)、营养健康、身心发育等得到全面保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等。(执笔人:大同市政协副主席王剑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