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一个“工匠培训”,实现多方共赢
李丰
//www.workercn.cn2017-10-27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贵州一些企业借“工匠战略”东风培养技能人才,与当地政府打造利益攸关的经济共同体,也让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

  近年来,如何借用“工匠战略”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贵州一些企业通过实施“工匠培训”战略,对当地贫困户家庭的农民工进行无偿培训,把农民工纳入核心劳务施工队伍,同时还与当地政府打造利益攸关的经济共同体,使得企业收获了人才、地方收获了经济发展、农民工工资得到提高。

  10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城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探寻这一机制形成背后的故事。

500名农民工的真实改变

  “以前都是四处打零工,现在有企业愿意培训我,还给了我‘铁饭碗’,我是真的没想到!”10月24日早7点20分,家住贵州省石阡县平底场乡的农民工卢代强骑上小摩托,来到离家不到40分钟车程的县城工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卢代强以前是一名木匠,农闲时帮人打打家具,后来去了广东打工。“在广东也是在家具厂里给人干苦力,技术也没学到,一晃40几岁了,就想回家了。”他说。2017年春节,在广东漂了13年的卢代强回到了老家,没技术的他依然靠打零工为生,老婆也没有工作,两个上大学的孩子每年还要交1万多元的学费,就这样成了乡里挂号的困难户。

  2017年春节后,卢代强在石阡县住建部门的介绍下,来到了贵州建工集团二公司石阡改造棚户区项目部打工,一进工地,他就和60多名同乡参加集中学习,开始了“工匠培训”之旅。经过7天的基础课程学习,卢代强顺利拿到了初级木工的职业鉴定证书,然后被分去了架子队,队长专门给他找了一位老师傅。在这位老师傅的精心教授下,卢代强两个星期后学会了看初、中级图纸,能够干一些以前干不了的“高级活”了。如今,卢代强的月薪从原来的4000多元涨到了近7000元,有了盈余的他开始计划在明后年贷款买套小户型商品房。

  卢代强所在的石阡保障房项目部,高峰期有500多名农民工。记者发现,这些农民工在贵州建工集团和县政府的“互动牵线”下,经过近半年的“工匠战略”培训,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月薪也平均上涨了20%。

  “原来我做杂工最多也就是130元一天,现在经过半年多的培训,我工资涨到了200元一天。”石阡县枫香乡农民工李大梅也对记者说。2017年4月,她来到项目部第一工区打工,经过半年的持续培训,学会了水电安装,成了“资深小工”。越来越多的周边乡镇农民工也开始接受这一先培训再加薪的工作模式。

企业对高素质农民工喊渴

  贵州建工集团与石阡县委县政府达成的“工匠战略”合作,背后是贵州本地施工企业对高素质农民工的渴求。企业项目体量的迅速增加,决定了未来必须变与劳务公司之间合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复合型合作,变人员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农民工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产业工人转变。

  对高素质农民工人才喊渴的不仅仅是贵州建工集团,很多本地施工企业也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2017年1月,贵州省发改委对外发布“4+1”重大工程包,其中在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共推出479个项目,总投资达3800亿元,吸引了中国中铁、中建、中交集团等大量外来施工企业来黔寻找市场,在薪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央企因为较好的企业管理和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贵州籍农民工加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贵州本地企业在人才培养及企业文化打造上开始持续发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贵州建工集团“工匠战略”实施方案,这家企业将在2020年实现油漆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8个职业(工种)及装饰绿化、机械设备专业领域,培养近千名“贵州建工工匠”“技术能手”。

  “贵州建工计划每年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2020年技能型职工和农民工总量达10万人以上,因此农民工的再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贵州建工集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梁宁对记者表示。

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按照贵州建工与石阡县达成的战略合作,贵州建工将无偿培训石阡县范围内有意向从事建筑行业的贫困户家庭就业人员。双方还共同孵化出一个企业实体——贵州建工泉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由贵州建工集团与石阡县政府共同出资1000万元资金打造,双方出资比例为7:3。

  “在贵州的贫困县里,几乎看不到能做成行业龙头的国有经济实体。成立合资建筑公司,帮助石阡建立了全县首个拥有建筑二级、市政二级施工资质的企业,这些经过‘工匠战略’培训后的农民工,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告诉记者,未来合资企业产生的未分配利润,还可提出20%作为政府专项扶贫资金。未来在石阡县,很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向乡镇、村组辐射,政府很希望这种留在家门口的建设机会,能让本地农民工受益。这种地企联动共同培养基层人才、培育实体经济的模式,实现了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源的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带动,当地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

  泉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场测算,企业有望在三年内成为石阡县规模最大的国企,预计带动2000余名农民工就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贵州一些区县已经将这种模式复制到相关产业项目中,与省内大型国企合作,在县域培育地方国有经济。比如今年9月底,石阡县与贵州省物资集团达成协议,共同打造冷链产业园项目,农民工培训工作也已启动。

  目前,黔南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等10余个县市与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企业无偿培训有意向从事建筑等相关行业的贫困户家庭,同时着力构建政府与市场功能互补的技能人才开发机制,通过促进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