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曾是东北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如今,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提高到74.1%,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中央把“厕所革命”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文明建设的高度部署推进,显示这不仅是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更是一项文明工程、民生工程。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追求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来,中央推动的“厕所革命”持续发力,率先从旅游业突破和普及后,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正向最偏远、最贫困的角落挺进,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注脚。据了解,许多省市已成立“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将“厕所革命”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一些先进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覆盖率、公共卫生厕所比率、水冲式厕所普及率、接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比率均明显上升。
不必讳言,历经多次“改厕”的经验教训之后,当前农村“如厕难、排污难,处理难”等三难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一些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旱厕、冰厕仍然存在。
究其原因,除了观念陈旧外,首先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厕所供给的历史欠账多。比如,一般厕所落后于景区厕所、农村厕所落后于城市厕所、中西部厕所落后于东部地区厕所。其次是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轻管”问题,部分厕所在建设上标准较高,后期管理跟不上,出现损坏废弃等问题。再次,由于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卫生厕所建设存在可持续难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二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从政绩考核上解决“上热下冷”问题,自觉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要从供给侧发力,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包括“厕所革命”在内的三农工作,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接长农村农业现代化“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厕所革命”的受益者,必须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厕所革命”要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振兴乡村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之长,注重乡土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坚持从环境入手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 2015-07-09 |
“厕所革命”彰显农村发展内涵转换 | 2015-07-09 |
让厕所革命提升文明指数 | 2015-07-09 |
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 | 2015-07-09 |
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 | 2015-07-09 |
旅游扶贫工作刍议 | 2015-07-09 |
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 2015-07-09 |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 努力补齐影响群... | 2015-07-09 |
民生小事大情怀 | 2015-07-09 |
中国推进“厕所革命”值得敬佩 | 2015-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