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农业强起来需要体系支撑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 张红宇
//www.workercn.cn2017-12-2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彼此联结、相生相伴,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现代农业的体系支撑。要着眼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把握现阶段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是延伸拓展传统农业的功能边界,实现产业竞争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注重通过金融资本、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和深度开发形成新的要素组合方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当前要瞄准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由平面拓展向空间立体扩张,形成资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在确保基本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同时,加快拓展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使农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蓝海。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我国农业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功能作用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由平面向立体、物质向非物质、有形向无形、有界向无界拓展,生成出若干生产环节和多产业衍生形态,向世界展现出农业产业兴旺的中国范例和中国模式。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核心是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投入、市场需求的纵向贯通。当前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在品种结构、空间布局和生产投入上的优化调整,不断增强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能力。要延长产业链,加快构建产品优良、适销对路、布局合理、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实现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保障供应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在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加快开展退耕休耕轮作,减少低效产能、有害产能、过剩产能。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形成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和农业生产协调配合的空间格局。要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统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提高产品增值效益。要完善生态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节水生产,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转移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基本规律和趋势,数以亿计的普通农户不断减少,数以百万计的新型主体必然产生。顺应发展趋势,秉承开放理念,积极培养造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和带动普通农户增收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城镇居民、工商企业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将现代农业急需的新理念新技术引入农业农村。鼓励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制、股份制、产业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和组织化方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共享收益。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带动普通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快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中国农业强势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金正波整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