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零门槛只是起点

刘 娜
2020-06-23 11:21:16  来源:大众日报

  近期,济南推行“零门槛”落户新政,引起广泛关注。这彰显了“引人”的诚意,但在各个城市竞相降低落户门槛的当下,要让户籍这个“砝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增添更多的含金量。

  招凤引凰

  一直以来,“户籍”都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门槛。原有的户籍制度,将户籍身份与社保、教育、就业、住房等个人权益挂钩,容易造成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与社会福利受到侵害。

  如今,“户籍”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门槛。近几年,随着人才“供方市场”形成,一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不让户籍成为吸引人才的障碍”,已是各地的共识。

  在这方面,山东面临的形势,格外紧迫。

  山东地处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两大城市群对人才的“虹吸效应”,造成山东省人才外流严重。近两年,两个城市群对济南籍人才的吸纳力,占到济南籍人才外流总量的七成。

  从济南市流出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年轻人群是外流的主力,其中35岁以下中青年人口占七成之多。年轻人外流,既让人口红利加速消失,也导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截至2018年底,济南市户籍人口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量为168.1万,老龄化率为21.38%,高出全国水平近3.5个百分点。

  从人口职业结构上看,当前山东省流入流出人才的职业结构差,也给济南的人口战略敲响了警钟。

  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山东省市场化人才流动数据显示,山东省流出人才就业行业占比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和银行/金融/证券。在省外流入山东的人才就业行业中,机械/设备/重工行业、建筑/建材/工程行业、制药/生物工程和汽车及零配件分列前四位。

  流出人才与流入人才的行业差别表明,包括济南在内,山东省在吸引高新人才方面显得较为乏力。

  与此同时,吸引人才并非一劳永逸。已经吸引来的人才,也仍然可能再次流失。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此前已吸引了不少人才来济就业。2019年,外省流入济南的人才中,黑龙江、河南、辽宁三省占据前三强。省内则主要有青岛、淄博、泰安等10地人才注入济南。

  这些人才来济,对流失人才予以了补充,并增添了城市活力。然而,在原有的户籍制度下,流入人口想要落户济南,还要算积分、卡条件,程序繁琐、门槛较高。

  对于这部分外来人才群体,更便利的落户条件,可谓一颗落户安居的“定心丸”。在招凤引凰中减少了顾虑与障碍,也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济南本地的“人才黏度”。

  以人口,聚人气

  此前,各大城市为了谋求发展,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如今,落户零门槛时代的到来,显示各大城市对“人才”的定义有了较大的转变。“人”是“人才”的前提,这一观点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假如一个城市连“人”都留不住,又如何具备吸引“人才”来投的优势?

  可以说,一直以来,广大劳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政策层面被低估了——即使并非狭义上的“人才”,一个人在城市落户,也能够在多个层面带动GDP增长。

  从现实情况看,尽管落户行为最初往往表现为个体选择,但是后续更可能带动家庭单位的迁移。无论是在当地成家立业生子,还是为家庭团聚、父母养老而产生的人口迁移,都能为本地发展积攒“人气”,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刺激消费、搞活市场。

  当然,要为大规模引入人口做好准备,必须提升“户籍”的基础承载力。

  回顾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取消落户限制推动缓慢,与城市公共资源承载力低存在高度相关。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是否有充足的资源,都是“新市民”在城市安居乐业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没有新的社会资源作为补充,或没有提供配套的支持政策,户籍“含金量”将难以提升,安居乐业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济南市开放落户之后,会迎来户籍人口的增长,必定给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带来压力。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对济南市落户情况进行实时跟踪,预判社会社会资源需求状况,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合理加大投入,推动落户安居工程。

  此外,还应注重提升济南户籍的软实力,优化济南的人文生态环境。

  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流动人口来济的过程中,济南市各政府部门要增强为新增人口服务、为新增人口铺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济南市公共服务全方位提升,打造优良宜居、风景宜人的生态环境,提高流入人口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激发新增人口建设“大强美富通”新济南的积极性。

  “广栽梧桐树”

  应该看到,在“抢人大战”中,济南并不缺乏“地利”。

  济南具有贯通南北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从省内看,济南都市圈辐射面积约5.3万公里,从省外看,北可联通东北三省、周边可整合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等四省份的人才、人口资源。

  然而,只有“广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无论对于狭义的“人才”,还是对于广义的“人口”,更好的发展空间,才是吸引他们扎根一个城市的关键。

  从2019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提高;工业新动能加速发展带来第二产业发展增速;现代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较快。对比2019年第四季度人才流入数据,二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口流入产生了较大引力。

  因此,今后要持续发挥我省二次产业人才聚集能力强的优势、提升第三产业人才就业占比,提升济南市人才吸纳数量、优化人才吸纳结构。

  应充分发挥济南市高校资源丰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依托高技术含量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借助高校平台培育科技人才孵化器。

  推动一批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拉动新兴人才需求量上涨。搭建企业研发基地、推出高新技术产品,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吸纳更多相关新兴人才就业。

  重点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发挥重点创新项目的人才吸引力,加大对尖端科技、管理复合型人才来济发展的奖励力度。利用尖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与战略发展布局能力,带动产业链升级转型。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