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民宿:让乡村文明在城乡间自由游走

佘跃松
2020-06-24 10:52:48  来源:学习时报
  乡村农耕文化中的浓厚温情,独特自然风光中的静谧悠闲,都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归宿。“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城乡间自由游走”,其含义是城乡居民主观上有意愿、客观上无障碍地在城乡间“你来我往”“双向流动”。
  民宿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民宿承载着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楔入乡村文化张力,是一个小而美的业态。民宿的发展超出旅游本身的社会意义,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把更多文明的因素导入到乡村里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设计优良的乡土民宿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其作为乡村文化的符号,承载了历史发展的印迹,塑造了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乡村形象,体现了乡村文明的发展程度与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乡村的综合质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
  民宿文化在中国的生成,意味着人们的需求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主打艺术、情怀、个性的民宿,区别于农家乐、乡村酒店,它是一种新兴乡村产业,因其独具特色的设计和经营理念,改写了旅游形态。
  从淳朴的农家乐、民俗户到个性鲜明、品位精致的民宿酒店,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人们需求的转变。曾经的乡村游,是一口热锅、一铺土炕、一场小河垂钓,乡村以一张素颜的面容,迎接迫不及待想要返璞归真的人们。但时至今日,乡村旅游迅猛发展20多年,城市居民对乡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挡升级。
  可以说民宿时代的到来,让城市与乡村不再两两相望,而是有了真正的交汇和延展。格调、品味、艺术,这些城市“基因”成为乡村的设计元素,在山高水阔的底色中进行雕琢,它将石头赋予时光的温柔、瓦片传递精髓的工艺、实木雕刻原始的质感,普通的山居在设计改造之后,成为了有温度、有情怀、有灵魂的房子。
  据《民宿旅游报告》显示,在被问及为何挑选民宿作为住宿的落脚点时,有70%的消费者给出的答案是个性特色。因此,民宿文化的关键词是主人文化。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服务理念,每个细节都彰显着浓郁的主人色彩。
  在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中,民宿应运而生。将它落户乡村,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切换。不同于农家乐和酒店,民宿的“住”文化在乡村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归属。
  形式多样的民宿生活成为乡村游的高端载体,高端在有文化注入,有品质保障。据调查显示,65%的客人在选择入住民宿后不会去附近的景点观光,因此“住”文化不再是旅行的落脚点,而是目的地。
  民宿时代的到来,让乡村呈现了多元的美。朴实无华、世外桃源,这些虽然代表着乡村的属性,但当城市人体验过纯粹的乡村美好,想要在这里扎根、做一场人生的修行和回归时,那就需要对乡村进行包装,需要艺术和设计,更需要可以体验的内涵。
  乡村文明是人们的精神资源,回到乡村不应是看《向往的生活》的畅想,而是真的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城市文明让人体会人造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激发人们不断突破创新的蓬勃斗志;乡村文明带我们领略自然文明的熏陶,找寻在城市生活中所缺少的精神资源,体会大自然其“个异性”“永恒”“共有共享”的文明意义。因此,在城乡间自由游走才是当代人们的理想生活。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