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我国现代人文社科体系乃至整个科学体系内,2011年才升格为门类学科的艺术学还很年轻。如此年轻的艺术学学科,应如何进行该学科的学科建设、推动该学科的学科发展,这已成为艺术学界同仁们密切关注的课题。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既包括艺术学的学术研究、学科体系的构建,同时也包括艺术学的高校教学、学位教育与人才培养。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不过,客观地说,在这两个方面,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给予前者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关于艺术学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方式等等的思考与探索,恐怕是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
“习明纳尔” 是英文“seminar”的音译,翻译成中文为“研究会,研究小组”。作为教学方式一般译为“小型研讨班” “讨论组” “课堂讨论” 等。它指的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所进行的小型研讨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踊跃讨论,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习明纳尔这种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及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它进行了多年实践探索。但对于艺术学这一十分年轻的学科而言,至今尚未看到有关信息和实践。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组织了4次“艺术学前沿” 习明纳尔。涉及当下艺术学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些问题,如艺术基础理论的研究究竟是否有意义、艺术究竟是不是学术、艺术学研究是否应包括文学在内,等等。
通过有限的几次“艺术学前沿”习明纳尔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我更真切地感到其在艺术学包括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首先,艺术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很有必要学习、借鉴其他相对历史更为悠久、传统更为深厚、发展更为成熟的人文社会科学中成功运用、行之有效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改变和革新我们艺术学科研与教学中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其次,艺术学中引入习明纳尔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教学的对象。在我看来,它更适合于人数较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一相对高层次的学生群体。参加的对象,以各位导师自己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为主,但提倡向其他专业方向开放,且在活动中,可适当吸收部分博士后、青年老师、年轻学者参加。作为习明纳尔的组织者与灵魂人物,导师对于所组织的习明纳尔活动应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学术热情,做出认真的准备与筹划,提出前沿的、有价值的、全体参加者均有浓厚兴趣的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把握讨论的深广程度,适时做出到位的点评和巧妙的引导,真正能够让参加者获得教益。习明纳尔的真谛,正在于改变那种常见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模式,而代之以学生们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由课堂受教的客体变为学习、研究、表达、讨论的主体。